2022年12月29日,武漢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第二次電視電話會議在漢召開。武漢都市圈各市在各分會場參加收看收聽,并就貫徹會議精神作了安排部署。武漢都市圈多地近期也相繼召開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對融入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推出了相關舉措。
鄂州:堅持“一套動作”,抓好規劃方案落實
位于鄂州市葛店的湖北瑞華光電有限公司成為“光芯屏端網”產業鏈上的重要企業。 鄂州市融媒體中心 李洪江 攝
深刻領會建設“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這是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關鍵之招、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之舉、基于武鄂黃黃發展優勢提出的務實之策。
要全力以赴打造交通物流樞紐、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建設科技創新高地、推進對外開放、實施生態共保共治、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工程,不折不扣落實好省委各項決策部署。
要堅持“一套動作”,抓好規劃方案落實。嚴格按照《武漢都市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武漢都市圈發展2023年工作清單》《武鄂黃黃規劃建設綱要大綱》《武漢新城規劃》等工作部署,緊扣時間節點,協同推進規劃任務實施。
要堅持“守住底線”,抓好重點區域管控。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上位規劃文件要求,編制完善《鄂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以底線管控穩固流域安全、以四化同步促進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負面清單管控制度,為武漢新城建設預留發展空間。
要堅持“項目為王”,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在謀劃明年重點項目的同時,加快武陽高速鄂州段、新港高速鄂州段、燕磯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花湖機場高速二期、武漢新城-花湖機場快速路、湖北能源集團鄂州電廠四期擴建工程、光谷東數字經濟產業園、新科宇航MRO等一批標志性項目動工。
要堅持“戰略定位”,抓好開放能力提升。加快推進綜保區、機場口岸、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等開放平臺建設,積極探索建設花湖機場內陸自由貿易港,著力打造新時代湖北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推動武漢都市圈發展成勢見效。
黃石:在融圈入群中爭得更多資源贏得更多主動
要深度融圈入群,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深度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都市圈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努力在融入全國全省大局中爭得更多資源、贏得更多主動。
要聚焦聚力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提質、擴量、增效,主動對接武漢“光芯屏端網”,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全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先行區。
要聚焦聚力交通互聯互通,堅持“西融武漢鄂州、北接花湖機場、東連黃岡九江”,著力打造武鄂黃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重要節點。
要聚焦聚力臨空經濟發展,立足臨空經濟發展規律和自身發展基礎,重點突破、落實項目,形成“多點開花”的良好態勢。
要聚焦聚力流域綜合治理,守住安全底線、優化空間布局,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黃岡:統籌謀劃一批重大同城化項目
要積極融入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建設,推動同城化、一體化發展走深走實,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功能區。
要更大力度推進主城崛起,用好中心城區區位、空間優勢,推動黃岡主城組團發展,提升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功能和能級。
要更大力度推進交通同網,加快推進燕磯長江大橋及接線、武漢至黃梅高速等“硬聯通”項目,共建便捷都市圈。
要更大力度推進產業協同,重點瞄準光谷創新高地,突破性發展臨空服務業。
要更大力度推進生態共治,加快編制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共筑都市圈生態屏障。
要更大力度推進民生同保,有序推動更多民生政務事項“跨市通辦、多地聯辦、全程網辦”,讓群眾共享都市圈發展成果。
要強化武漢都市圈核心區的責任擔當,加強組織領導、細化推進措施、完善工作機制,統籌謀劃一批重大同城化項目,協同共促武漢都市圈發展成勢見效。
孝感: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
錨定“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目標任務,緊盯國家發展戰略和省委部署安排,找準比較優勢,努力創造有利于建設“兩城三基地”的土壤和環境,加快推動孝感綜合實力和發展質量整體躍升。全力推動主城崛起、深化孝漢同城、實施強縣工程、做強多元支撐,提振市場信心、聚力共同締造、促進共同富裕,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以優異的成績慶祝建市三十周年。
仙桃:推動武仙同城化發展實現更高層次開放互聯
堅定不移東融武漢、聚焦重點對接武漢、放大優勢服務武漢,重點推進交通對接、產業對接、科教對接、服務對接,著力建設糧魚供應基地、能源保供基地、應急防護物資儲備基地,武仙同城化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
要搶抓武漢都市圈成為國家級都市圈的重大歷史機遇,堅定不移打武漢牌、走昆山路,學習借鑒滬昆一體化發展經驗,推動武仙同城化發展實現更高層次開放互聯、更高質量協同發展,加快打造“湖北的昆山”。
要搶抓“窗口期”,加強聯系、主動對接,確保項目擠進籠子。
要對標《武漢都市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武漢都市圈發展2023年工作清單》,吃透政策、抓緊銜接、完善武仙同城發展規劃,推進規劃同編、加快交通同網、促進科教同興、強化產業同鏈、深化民生同保。
要建立工作清單、項目清單、責任清單,壓緊壓實時序進度,抓實抓細項目落地,加快推動武仙同城發展從規劃圖變成施工圖、實景圖,以武仙同城發展助力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建設。
天門:主動依托武漢、借力武漢、錯位發展
天門將與圈內城市攜手,著力推進交通現代化高效互聯,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西翼交通節點;產業差異化協同配套,重點補鏈武漢光電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大力發展蔬菜特色產業,積極承接服裝產業轉移;要素一體化流通配置,積極承接武漢科教、人才資源外溢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服務同城化提質擴面,推進公共服務領域數據聯通、資源共享、信息互認、跨域通辦,爭取更多領域實現共建共享、更大范圍實現“同城待遇”;生態優質化同治共享,推動建立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機制,合力共建美麗都市圈。
要提高站位,深化認識,深度融入武漢都市圈發展,努力在全省區域發展布局中擔當盡責、展現作為。要搶抓機遇,圍繞“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要求,找準切入點、結合點、發力點,高效務實謀劃一批符合天門發展方向的重大投資項目。
要聚焦重點,主動依托武漢、借力武漢、錯位發展,把武漢的科教等資源優勢,轉化為天門的創新優勢、發展優勢和經濟優勢,不斷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加快推動都市圈發展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活動,確保各項工作辦一件成一件。要主動加強與周邊城市溝通對接,統籌土地、能源、資金、人才等各類要素,探索合作共贏新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工作合力。
潛江:系統謀劃融入都市圈發展
在規劃上主動對接,站位都市圈看潛江、謀潛江、定位潛江,結合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優化調整相關規劃,系統謀劃融入都市圈發展重大項目、重大產業、重大事項。
在交通上主動入網,大力推動漢宜高速潛江東互通、滬渝高速城市圈段“四改八”、武潛城際鐵路、監利至潛江輸油管道等重大項目,加快融入都市圈一小時通勤圈。
在產業上主動協同,加強園區合作共建,推動長飛等本土企業與武漢新芯等企業深化供應鏈合作,建設武漢光芯屏端網產業重要配套基地。
在科技上主動合作,進一步深化同武漢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中試基地,推動科創成果轉化落地,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民生上主動接軌,積極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向本市延伸,推進城市交通、就醫服務等業務一卡通用,推廣政務服務事項“跨市通辦”,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與能級。
(長江日報記者高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