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了市政府民生實事事項清單,改善居住條件、完善便民服務設施、改善出行條件、持續推進“廁所革命”等20項民生實事位列其中。
一年過去了,這些民生實事辦得怎么樣?連日來,長江日報記者赴全市各處探訪,看到了一幕幕令人驚喜的變化:
老舊小區水泵房改造一新,變身古風樓閣,地磚上還雕刻著鏤空的古詩詞;村里建起了寄遞物流中轉倉,村民收取快遞方便快捷,網購熱情更高了;手機導航精確找到附近公廁,安全扶手、擱物板和掛衣鉤成了標配;鬧市環島設置了獨立非機動車道,市民騎行非機動車不用再和機動車搶道了……
“解決了”“方便多了”“幸福感更足了”“實事辦得實、辦得好,辦在我們的心坎上”……探訪中,市民一句句樸實直白的話語,道出民生改善給他們帶來的真切獲得感。
老舊小區改造一新
水泵房變身古風樓閣,居民生活書香味十足
改造后的三鴻家園小區里有了全新的健身器材和兒童游樂區。 長江日報記者冷靖華 攝
地上雕刻著鏤空的古詩句,水泵房變身古風樓閣,半封閉文化長廊掛著文化宣傳畫……洪山區三鴻家園小區里,如今充滿了書香味,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小區”。
三鴻家園建成于2000年前,是2022年5月20日完工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小區業委會主任高作宏介紹,在改造前因建成年代較早,小區的平屋面滲水嚴重,外墻面開裂滲水,管網堵塞,排水不暢……如今通過改造,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記者看到,小區中央的書香廣場地面鋪設的石磚上,采用古銅色新材料鏤空雕刻了古詩句,還有被飛龍樓閣圍起來的水泵房,這些都是居民一起想出來的金點子。“我們小區處于大學之城核心位置,旁邊就是武漢理工大學,是一處文化氛圍濃厚的天然書香雅地,生活在這里,幸福感更足了!”多次參與前期意見收集討論的居民龔春強說。
在中央廣場右側是一條新建的半封閉式長廊,一排健身器材緊挨著長廊邊,長廊盡頭是一塊建有滑梯的兒童游樂區域,不少孩子就在周邊奔跑玩耍,十分開心。
記者從市房管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351個,完工428個,惠及居民16.67萬戶。
新建改建100座公廁
掃碼可取紙,安全扶手掛衣鉤是標配
武昌紫陽公園公廁,洗手臺配有洗手液。 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攝
用手機導航精確找到附近公廁;上廁所忘記帶手紙也不用擔心,掃碼就可以取紙;標配的安全扶手、擱物板和掛衣鉤,更加方便老年人和晨練居民如廁,讓市民“方便”更方便。
在武昌紫陽公園,坐落于東門一片水杉林的公廁,遠看是一座純白色藝術建筑,近看是一座公共廁所。1月1日,記者現場看到,這座公廁通體白色,外墻為鋁板,鋁板鉆孔呈現出各種圖案,全是大樹造型,與周圍水杉融為一體,充滿藝術感。
武昌區城管執法局廁管站負責人黃飛透露:“此次重建,我們一要保證公廁所有功能齊全,二不能破壞周圍樹木和環境,三要保證美觀。”黃飛說,當初設計時就“三易其稿”,最后定下現在的設計方案。
據了解,這座公廁是紫陽公園四座公廁之一,2022年8月正式投用,一直受到市民稱贊。除了顏值高,它的功能也非常齊全,配備母嬰室、第三衛生間,還有洗手液、太陽能恒溫水,可免費掃碼取紙,廁所還安裝了智能監控、空氣凈化器、氣味檢測儀等先進設施。
武漢市城管執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武漢城管在重點商圈、交通干道、公園綠化等區域新建改建環衛公廁100座,完成了市政府民生實事的相關要求,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公廁局部分布不均衡的問題,提高了便民度。
鬧市轉盤建起獨立非機動車道
市民騎行不用跟機動車搶道
光谷環島新增了獨立的非機動車道。 長江日報記者魏娜 攝
2023年第一天,家住光谷關山大道的王先生騎著電動自行車到單位去值班,經過光谷轉盤時,在藍色的非機動車道上行駛,讓他安全感十足。“以前沒有獨立的非機動車道,每次經過轉盤都心驚膽戰!”
光谷環島堵點治理是2022年“10+10+N”堵點治理中第一個“10”中的一個。
1月1日上午,記者在該轉盤處看到,為了緩解環島處的交通擁堵,交管部門設置了獨立的非機動車道,并將車道刷成了顯眼的藍色,加上隔離護欄,市民騎行非機動車再也不用跟機動車搶道了。
得知這處改造是武漢市政府民生實事的相關事項之一,王先生不由感嘆:“實事辦得實、辦得好,辦在我們的心坎上!”
2022年,全市進一步完善慢行交通路網建設,目前已累計完成改造里程總長91.8公里。
通過辦理市政協3號建議案,交管部門積極治理35處交通堵點。交管部門先后對漢口火車站周邊的銀墩街、漢口站橫路,武勝路至航空路沿線的京漢大道利濟北路及航二層等429個路口優化信號配時方案;通過優化車道布置、完善非機動車等候區、遠引調頭處等措施,優化大東門立交及周邊的大東門環島路口、小東門路口、中山路武昌火車站等35處交通組織;調整單向交通通行措施19處。
2022年,通過持續提升全市交通出行效率,全市交通擁堵報警同比下降,35處堵點周邊道路通行效率明顯提升,校園周邊交通、治安環境改善明顯。
65所中小學幼兒園交付使用
家門口的好學校讓市民倍感幸福
大興第一實驗學校福星校區。 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大興第一實驗學校福星校區是江漢區在2022年完成改建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1月2日,記者在該校看到,教室里桌椅整齊干凈,美術教室、音樂教室等多功能教室一應俱全。雖是元旦假期,仍有老師在辦公室里備課。
2022年,武漢市共有65所中小學幼兒園交付使用,新增4萬個學位,完成了2022年武漢市政府民生實事清單中的承諾事項。
過去一年,武漢市將入園、入學矛盾突出地區的幼兒園、中小學建設工作作為督政內容,納入各區政府年度績效目標考核。武漢市教育局會同發改、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聯合下達中小學配建工程,強化督辦,加快推進學校新改擴建。
大興第一實驗學校福星校區一年級新生石沐恩的媽媽告訴記者,學校離家很近,步行過去只需要8分鐘,接送很方便。從開學到現在,她從點滴中感受到老師們的認真負責。
石沐恩的媽媽說,學校還開設了足球、沙畫等特色課,孩子很喜歡,有了很大的進步。“家門口就有這么好的學校,很幸福,期待未來孩子能收獲更多成長和快樂。”
村口建起服務站
“快遞進村”讓村民取件少跑十幾公里
黃陂區郵政局石門社區郵政投遞點投遞員魏新兵正在為村民派送快遞。
“現在快遞一天最多接近400件,有些忙不過來了。”1月1日中午,黃陂區郵政局石門社區郵政投遞點投遞員魏新兵在電話中喘著粗氣,電話那頭還能聽見出庫掃描儀“滴滴滴”的聲響。
從去年9月份開始,黃陂區郵政分公司在長軒嶺街道試點“快遞進村”,不僅新建了長軒嶺街道寄遞物流中轉倉,接收申通、中通、圓通、韻達、極兔5家社會快遞的郵件,還開通了5條郵路配送31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
村民意識到“快遞進村”的便利,購物熱情愈發高漲,石門社區郵政投遞點的快遞數量比過去翻了幾倍,魏新兵的投遞工作也日漸忙碌。
“以前一天最多就四五十件,現在平均都有兩百件左右。”魏新兵說,現在村民不僅在網上購買生鮮果蔬,就連米面糧油、家具廚具也不在少數,眼看自己忙不過來,妻子和18歲的小女兒也過來幫忙。自己駕車到偏遠的村子送件,小女兒則騎著電瓶車就近配送,妻子則在投遞點幫助分揀快件。
“以前網購要到長嶺去拿快遞,來回十幾公里,現在方便太多了。”官田村村民劉玉芳說。
2022年,在市政府督導下,各區完成了年度79個中轉倉、1844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的建設任務。
全市改造29處易積水點
老積水點改造后再未現積水情況
東三路東三支路口積水問題解決了。長江日報記者楊絲涵 攝
“以前下大雨,這里積水能有半米深,自從改造增加了排水管道后,積水問題徹底解決了。”1月1日,家住武昌區東三路附近的王阿姨對記者說。
東三路東三支路口周邊居民、單位較多,車流量大。該處地勢較周邊低近半米,形成類似“鍋底”的局部低洼路段。強降雨期間,周邊雨水快速匯集而來,加上老排水管道建設年代久遠,標準相對較低,只要碰上短時強降雨就會產生積水,影響居民的生活出行。
“以前每次下大雨我們都會派人提前值守并進行開閘調度,但所需時間較久,不能快速解決積水問題。”武昌區水務和湖泊局項目負責人李琦表示。去年,按照武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部署,武昌區對東三路東三支路口易積水點進行改造。項目于2月初啟動,共新增1.6公里的排水管道,提升區域排漬能力,有效解決了強降雨期間的積水問題。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鋪設新的管道,該路口兩側還增設了2套管網水位在線監測設備,水務工作人員能通過智慧水務平臺實時掌握地下管網運行情況,科學調度水系,確保排漬安全。
據了解,改造工程已于去年4月底完工,經歷了汛期12次較強降雨的檢驗,未出現積水情況。
2021年汛期過后,武漢市水務局鎖定了29處擬進行整治的易積水點。截至去年汛期前,29處易積水點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相關片區積水問題得到較大緩解。
居家養老上門服務
老人足不出戶享受助餐助浴助醫
楠山有約萬松園站點護士彭瓊慧在進行早間視頻查房。 長江日報記者劉晨瑋 攝
“今天您各項數據都正常吧?身體感覺還好嗎?有什么事隨時來電話!”1月2日,楠山有約萬松園站點護士彭瓊慧撥通了服務對象張爺爺的視頻通話,進行早間視頻查房。
每月,彭瓊慧與同事們會定期上門到其家中服務。記者看到,在服務工單上列舉了健康管理、生活照護等多類服務內容。每天,萬松園站點工作人員早晚通過視頻系統進行查房,詢問老人身體狀況。
為破解特大城市養老難題,近年來,武漢建立起動態調整的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從經濟狀況、身體能力、居住環境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等級分別給予100元至800元的養老服務補貼,讓服務補貼發放更加精準。老人可根據需求向服務機構“下單”,居家養老服務可根據老年人身體狀況和需求予以提供,包括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康復等項目。
記者從武漢市民政局了解到,2022年,全市新建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站)90個、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務點)165個,超額完成了2022年民生實事事項清單定下的目標。目前,全市共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6101戶,設立家庭養老床位5752張,為35.12萬人次提供居家上門服務。
助推年輕人創業就業
大學生創業學院一年培訓近10萬人
文華學院內的大學生創業學院。長江日報記者章鴿 攝
“大學生創業學院的訓練營課程形式多樣,線上、線下緊扣創業主題舉辦講座,去企業實地參觀調研,這對于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擴大眼界和格局非常有幫助。”1月2日,大學生創業者、武漢華昂維科技有限公司的秦洋陽說。
最近,在武漢市人社局主辦、市人才服務中心承辦的2022“高創之星”創新創業訓練營第一期文華學院專場活動現場,秦洋陽邊聽創業案例分享邊在筆記本上記錄關鍵點。
文華學院是武漢大學生創業學院之一。大學生創業學院屬于就業見習和實習實訓基地,發揮就業創業和職業技能培訓的功能。
2022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民生實事清單中,建成就業見習和實習實訓基地150個的目標如期完成。此外,籌集“高薪優崗”10萬個,新建高校“學子留漢”工程工作站15家均已落實。
據介紹,目前,武漢地區高校、創業服務機構授牌成立了59所大學生創業學院,一年培訓大學生、青年創業者近10萬人,孵化大學生創業項目1700余個,一大批優秀創業者通過武漢大學生創業學院的孵化脫穎而出。
“經過培訓,我們掌握了大學生創業的好政策,對事業發展幫助很大。”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錢立權說。記者獲悉,他創辦的武漢雅格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先后參與了20余家上市公司的文創產品研發。
(采寫/長江日報記者嚴玨 陶常寧 魏娜 劉嘉 劉海鋒 楊絲涵 劉晨瑋 章鴿 唐煜 通訊員金輝 商維熹 曾偲偲 郭育軍 統稿/劉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