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29日訊(記者汪洋 通訊員陳凌)28日下午,在湖北工業大學舉行的首屆“中非工業創新與技術轉移合作論壇”,湖北工業大學徐保明團隊與尼日利亞CANDEL公司簽訂《天然氣生產草甘膦技術轉讓意向合同》,雙方第二期合作拉開帷幕。
湖北工業大學與尼日利亞CANDEL公司簽訂《天然氣生產草甘膦技術轉讓意向合同》。張萊 攝
徐保明教授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團隊與尼日利亞CANDEL公司的合作始于2015年。草甘膦是一種除草劑,用天然氣技術生產草甘膦農藥,這項技術已在中國成熟運用,但在非洲本土此項技術還是空白。
尼日利亞CANDEL公司的生產車間。
對于非洲最大的經濟體國家尼日利亞來說,此項合作意義重大。在徐保明團隊的幫助下,當地的農民能借此大大提高產量,生產品質更好的種子和農產品。
CANDEL總裁Charles Anudu說:“尼日利亞2013年的農化市值約為6.1億美元,約占全球農化市值的1%不到。而整個非洲地區的占比僅為4%左右。如果沒有本地生產工廠,尼日利亞每年要花費4億美元用于進口農化產品,有大部分為劣質產品。”
2015年,徐保明教授帶著兩名學生前往尼日利亞,在當地服務了一年時間,他們使用中國進口的原料生產農藥產品,不僅帶去了成熟的技術,還幫助建廠、培訓技術人員、組建銷售團隊,進行全方位指導。
在徐保明團隊的指導和幫助下,CANDEL公司的工廠運轉正常,雇用尼方本地員工50多名,日均產量20噸,銷售至尼日利亞全國各地,產品供不應求。
“在整個非洲,草甘膦的需求量達6萬噸,而目前的產能是1萬噸,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徐保明說,本屆“中非工業創新與技術轉移合作論壇”,湖北工業大學與尼日利亞續簽協議,將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在技術方面采用非洲本土的原材料進行生產,降本增效。同時,湖北工業大學還將派出更多的研究生前往當地進行指導,利用所學解決當地的實際問題,深化中非“一帶一路”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