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高喜明) 12月 27 日,潛江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潛江市長盛文軍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打造具有全省帶動力的關鍵電子材料產業集群,建成全省規模最大、與武漢產業融合度最高的“光芯屏端網”配套材料基地。一以貫之做強小龍蝦全產業鏈,力爭“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突破300億元。
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建議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 10%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二者比值進一步降低。加快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潛江開好局起好步。
推動石油化工、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紡織服裝等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投資126億元的中能新型化工高端新材料產業園建設,實施江漢鹽化工精細化工及配套工程,推進新軒宏、天安日化、和遠氣體、達興新材料、鈦興新材料、諾亞新材料等項目順利投產,打造國家級綠色化工循環發展示范基地。加快長飛五期、中巨芯、阿科力、華耐德、 菲利華融鑒等項目建設,持續引進上下游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打造具有全省帶動力的關鍵電子材料產業集群,建成全省規模最大、與武漢產業融合度最高的“光芯屏端網”配套材料基地。加快百美藥業等項目落地,支持永安藥業、江赫醫材、潛龍藥業等相關項目建設,推動中珠醫療總部回遷,加速構建大健康產業“新版圖”。加快服裝產業園和投資 108 億元的中倫華中紡織城、云尚智城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引進全國紡織服裝知名品牌,舉辦第二屆潛江裁縫節,進一步擦亮 “潛江裁縫”金字名片。
加快建設華中區域戰略能源儲備應用基地。推動拖市片區地下億噸級頁巖油資源儲量轉化為地上千億級經濟體量,全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加強與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合作共建鋰電新能源產業創新研究院,引進鋰電行業頭部企業,打造中部鋰都。穩步推進江漢鹽穴天然氣儲氣庫、華潤百萬千瓦、大唐漁光儲一體化、特變電工漁 光互補等項目,打造綠色清潔能源基地。
更大力度開展招商引資,力爭全年新增億元以上入庫項目80個、簽約項目100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 330 億元。
一以貫之做強小龍蝦全產業鏈。以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為依托,強化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和新型種養模式研發推廣,推動90萬畝蝦稻共作標準化基地提檔升級。培育壯大小龍蝦精深加工企業,力爭新增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1 家、年營收過 10 億元的企業2家。 鼓勵企業試點“潛江龍蝦”“中央廚房+輕餐連鎖”經營模式,加強即食產品、預制菜等新品研發。推動電商直播與小龍蝦產業深度融合,加快生態龍蝦城電商之城、龍展館電商中心和后湖電商大樓建設運營,力爭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 60 億元。以 “潛江龍蝦走出去”主題推介活動為媒介,與更多地區和企業拓展品牌合作,擴大潛江龍蝦全國影響力及市場占有率;精心籌辦好第十四屆湖北(潛江)龍蝦節暨第七屆蝦-稻產業博覽會,力爭“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突破300億元。
積極推動江漢平原貨運鐵路西延、武貴通道經潛項目、漢宜高速潛江段 “四改八”工程及潛江新互通、武仙潛市域鐵路、荊門至監利高速潛江段、漢江2000 噸級航道整治等重大項目前期,加快推進潛江至荊州機場一級公路、監利至潛江輸油管道、澤口港區綜合碼頭、高新區戰略碼頭等項目,打通快進快出對外 “硬聯通”。優化國省公路網,加快實施 318 國道、234 國道、322 省道、269 省道等干線升級改造,重點推進 318 國道、351省道、350 省道東延線三座東荊河大橋建設,破除城鄉互通“中梗阻”問題。
加快產業鏈供應鏈物流樞紐節點布局,大力發展高效冷鏈物流、大型倉儲、農村寄遞物流,打造覆蓋市鎮村的三級物流網絡。以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為平臺,打造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完善覆蓋全國 600 多個大中城市的物流運輸網絡,在全國新建 20 個分中心、120 個 “落地配”服務點(蝦谷小店) ,不斷提高平臺消費創造能力,力爭交易額突破 150 億元。支持交投拓達、捷陽物流、鑫園物流、傳化公路港 等物流企業發展壯大,引進京東、順豐等企業建立區域性物流倉 儲配送中心和冷鏈快遞分揀中心,努力建設通達全國、供應全國的物流體系。
推進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力爭新增市場主體 1.2 萬家、凈增“四上”企業 200 家以上。進一步激活科技創新動能,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 170 億元以上。加快區域性科創中心建設, 高水平建設武漢工程大學潛江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湖北大學潛江微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創平臺。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 220 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 120 家。 常態化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推進轉化科技成果 14 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 35 億元, 培育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隱形冠軍”、產業鏈領航企業 20 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