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28日訊 12月28日,2022武漢雙年展開展。長江日報記者在展館之一的武漢美術館(漢口館)看到,39位中外藝術家圍繞“綠色生態”這一專題,用繪畫、雕塑、裝置、數字影像等不同藝術語言進行詮釋。開展當天,不僅吸引本地藝術愛好者前來細細品味,還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來。
小朋友到武漢美術館(漢口館)觀展。
在武漢美術館(漢口館)門前,記者看到,互動機械裝置《重回世界》用“擁抱的機器人”營造出了溫暖氛圍。進入展館,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個板塊的展覽牢牢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據介紹,這是中國古人理解世界組成的五種基本元素,它們跟“綠色生態”是緊密相關的,其中“金”有創造之意、“木”則代表生長、“水”意寓滋養、“火”體現能量、“土”則代表了孕育。
劉建華作品《火焰》。
懸掛的20余米長卷《炁》、用7000棵模型樹搭建的“綠色小徑”、在稻谷上林立的人物石膏、對羊蹬藝術合作社的現場呈現……這些有趣又富有內涵的作品,讓從外地來漢的游客贊不絕口。從成都和朋友結伴來漢的李同學提前做好攻略,他說:“昨天去了千年名樓黃鶴樓,今天逛江漢路步行街,打卡武漢美術館(漢口館),能一下看到這么多國內外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很值。”
市民到武漢美術館(漢口館)觀展。
展廳中,除了人們經常看到的繪畫、雕塑、影像作品外,還有影像動態機械裝置、漆裝置、繪畫裝置、水墨裝置等不同類型的裝置作品。愛好看展的秦先生站在中央美院版畫系教授康劍飛的裝置作品《呼吸》前,連連評價“這個作品很有創意,交叉的鋼線牽引著皮革般的薄片,它們相互拉扯,引人深思。”而在藝術家任前的《取水》系列作品前,秦先生將展廳中播放的取水視頻和取水樣品一一對應,他說,這是藝術家花了20多年時間,在世界各地的取水記錄,“我們可以從展覽中拓寬思路,汲取靈感,從而多角度分析看待事物。”
隋建國作品《盲者·拳擊成形》。
藝術對于生活有什么樣的影響?在《關中忙罷藝術節》《后天計劃》等作品中可以找到答案。正在看展的杜先生表示,將鄉土變為藝術空間,不僅能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也讓藝術發揮出了實效,“藝術逐漸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有了與藝術的融合,我們的生活才更多姿多彩。”
(長江日報記者范雅琴 攝影:記者許魏巍)
預約免費觀展,點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