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調研“武漢一號”衛星。
12月24日,雖然是周六,但武漢云成衛星科技有限公司依然忙碌,人們正在研制一顆名為“武漢一號”的衛星。
為加快生產進度,公司調整了工作人員排班計劃,將部分工作前置,地面測試、桌面聯調等衛星研制的關鍵節點實現并行推進。
據了解,云成衛星科技有限公司由武漢大學龔健雅院士創辦,因看好武昌區數字經濟發展前景,今年公司選擇在這里落戶。公司總經理邵遠征說:“武昌作為‘五首之區’,發展基礎扎實、經濟韌性強勁、科創潛力深厚。依托中科·武大智谷等優質科創資源,全區數字經濟上下游產業體系正逐步完善。”
技術人員正在對“武漢一號”衛星進行相關測試。
據了解,云成衛星只是武昌區眾多數字經濟企業中的一家。為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2022年,武昌區發布實施“黃鶴樓星空”計劃,組建武漢數據智能研究院,啟用首個數字經濟產業園武漢數創大廈……聚焦新興動能,武昌區正全力開啟數字經濟新賽道。
無地面控制點幾何定位精度全球最高
技術人員正在進行衛星星地測控對接測試。
“10、9、8……發射。”今年2月27日11時06分,隨著長征八號遙二火箭圓滿出征,珞珈學子航天夢的“啟明星一號”微納衛星隨之順利起航。
據了解,“啟明星一號”是武漢大學首顆學生自研的微納衛星,云成衛星全程參與了該衛星的設計、研制與運營工作。
雖然成立時間只有兩年,但依托武漢大學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單位的技術和人才支撐,云成衛星厚積薄發,目前已實現衛星設計、整星交付、在軌運行以及地面接收等自主化服務。公司能將衛星無地面控制點幾何定位精度控制在2米以內,該技術精度目前全球最高。
在云成衛星的辦公室里,工作人員正在研制的一顆高精度智能遙感光學衛星被命名為“武漢一號”。邵遠征介紹,這顆衛星計劃于2023年發射,通過獨特的“天回歸”軌道設計,在500多公里外的太空,“武漢一號”能實現對武漢的每日過境觀測。屆時,武漢有望成為國內光學衛星數據最豐富的城市之一。
除了新落戶的企業,在武昌區本土發展起來的數字經濟企業也是亮點紛呈。鳴飛偉業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融合應急通信及信息安全產品的研發、集成及服務。2021年,鳴飛偉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目前,該公司正在研發高速計算的遙感偵察技術,何時降雨、何地堵車、何地出現險情,該技術都能精確預測、預警。公司總經理王強介紹,數字信息是重要的發展資源,信息安全格外重要。基于公司的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發展計劃,目前公司也在大力研發物理隔離環境下的數據傳輸技術。
據了解,王強也是武昌區第十六屆人大代表,他十分關注數字經濟的發展。“武昌區是科創高地、重要的創新策源地。鳴飛偉業在武昌區發展多年來,黨和政府給予了巨大的幫助。受益于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公司營收實現逐年穩步增長。近年來,武昌區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2022年,全區招引數字經濟細分領域龍頭企業13家,集聚效應正逐步形成。”
“黃鶴樓星空”計劃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平臺
圖為武漢數創大廈。
近日,武昌區數字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黃鶴樓星空”計劃正式發布,首期數字經濟產業園——武漢數創大廈開園。
“黃鶴樓星空”計劃將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數字經濟企業和人才創新平臺、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產業平臺和數字前沿技術萌發互鑒交流平臺。在打造“一谷一廊多帶”產業空間布局的同時,“黃鶴樓星空”計劃還將推出多項有吸引力的政策。
據了解,該計劃每年安排不少于1億元政策引導資金,強化對數字經濟領域優質項目和頭部企業的招引,吸引、培育、匯聚一批引領行業未來的高能級企業和高層次人才;建立招投一體、投貸聯動機制,設立規模50億元的武昌科創母基金,完善有包容力的金融環境。
武昌區數字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黃鶴樓星空”計劃正式發布。記者覃柳瑋 攝
武漢數創大廈是“黃鶴樓星空”計劃的平臺之一,也是武昌區謀劃建設的濱江數創走廊首期數字經濟發展專業樓宇。武漢數創大廈位于徐東大街與友誼大街交會處,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目前,武漢數創大廈的數字科創類及配套創投企業達50家,還有大批數字經濟各賽道的企業正在洽談入駐,園區產業生態加速形成。
上海微盟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的企業之一,公司將在武昌區打造微盟集團第二總部。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孫濤勇表示,在落戶的具體工作中,公司深刻體會到了武昌區領導干部在工作作風、理念、特質上的武昌力度、溫度和速度。“相信未來不論是微盟還是在這里成長的其他企業,一定會在武昌區搭建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發展數字經濟既是國家、省、市戰略規劃所指,也是武昌區高質量發展所需。武昌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武昌區將堅持創新驅動,全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樣板。構建有支撐力的發展空間,引育有競爭力的發展主體,營造有吸引力的發展環境,全力助推企業加快發展壯大。“全區力爭到2026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300億元、占GDP比重14%以上,實現規模總量跨越式提升、發展質量實質性躍升,在全省全市打造‘三高地、兩基地’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長江日報記者楊蔚 覃柳瑋 通訊員況昕昀 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