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著棉被堅持工作的護士。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26日訊近日,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科學分流、緊急增設床位,24小時暢通“綠色通道”,全力保障患者救治。12月26日,由120送來的82歲李爺爺,在這里治好了“白肺”即將康復出院。
科學分流增設床位全力保障患者救治
近段時間,就診量大幅增長。天佑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劉栓介紹,醫院積極提出兩項措施應對挑戰:
“第一就是患者分流。”劉栓介紹:醫院按照分級分類救治的原則滿足不同患者就醫需求。24小時開診的發熱門診增加了診室數量,配足醫療力量。同時預檢分診人員會根據患者的核酸、抗原、體溫情況進行分類引導。對于重癥患者,分診人員引導其經過專門通道前往急診。對于輕癥患者,引導至發熱門診,給予口服藥及輸液治療;對于沒有發熱癥狀的患者,轉到呼吸科問診治療。劉栓提醒患者:輕癥的更適合居家隔離,請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癥患者。
劉栓介紹,醫院充分挖掘潛力,擴大病區。目前,醫院急診科一直在維持高位運行。為保證重癥、危重癥患者得到更及時有效的診療,醫院呼吸科、腫瘤科等科室開設了新病區,將原普通病房的床位進行改造,大大緩解了收治壓力。
醫護堅守崗位連軸轉搶救患者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阮玉姝已經帶領科室職工堅持工作半月。科室內不少醫護出現發燒癥狀,一旦有所好轉便接著戰斗。“呼吸不暢的患者需要快速救治,病情較重的老年患者更不能等。”阮玉姝說。
自12月7日以來,急診科張浩醫生已經連續作戰近20天了。他說:急診科患者病情最危重,搶救必須爭分奪秒,我們必須頂上。
而他們,只是醫院上下堅守的縮影。
老年人在家經常打哈欠要提高警惕
16日晚上,一輛120把滿頭虛汗、氣喘吁吁的82歲李爺爺送到天佑醫院急診科。此時的李爺爺只能大口喘著粗氣,CT顯示其肺部已經發白,接診的張浩醫生診斷其為重癥肺炎。
萬幸李爺爺還不需要進ICU。張浩為老人接入無創呼吸機進行高流量氧治療,隨后轉入呼吸內科抗炎抗病毒,目前李爺爺已經康復,即將出院。
與李爺爺不同,76歲的張奶奶送來醫院時面部青紫,指脈氧(血氧飽和度)僅50多一點,情況危急。醫護團隊立即為老人插管吸痰,搶救后送入ICU進一步監護。
急診科主任梁永會介紹,接診很多70歲以上老年患者,來院時體溫已達38.9℃-41℃,指脈氧50-70,CT顯示肺部大面積感染,呼吸受阻在家吸氧卻沒有明顯作用,但是因為老人表現得很“安靜”極易被子女忽視。
“患有糖尿病、腎衰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一定要注意,對精神狀況的判斷很重要”,梁永會提醒,當老人在家出現精神不佳、昏昏沉沉、睡不醒、經常打哈欠的情況要提高警惕,及時送醫院。
(長江日報記者羅蘭 通訊員謝靖 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