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29日訊(記者鄧小龍 通訊員顧蝶)“袁師傅,這邊棉簽快用完了,麻煩您下午送點過來。”29日上午11時許,在江漢區唐家墩街金家墩社區所轄的十四畝片區,工作人員袁國祥聽到核酸采樣人員的訴求,立馬記了下來,準備去取物資。此時,他剛剛騎著電動車冒雨將片區值守所需帳篷的鐵架運來。
袁國祥(左)為值守點送來帳篷鐵架。記者鄧小龍 攝
今年56歲的袁國祥是一名退伍軍人,去年7月起來到金家墩社區工作。近十天來,社區防控任務加重,他就把“家”搬到了社區:他白天穿行在社區下轄的5個小區、片區,參與防控值守、物資運輸等各項工作;到了晚上,就在社區支起一張行軍床休息。
袁國祥在社區核酸采樣點詢問物資情況。記者鄧小龍 攝
除了日常防疫值守,袁國祥在每天上午8時、10時、12時都要跑一遍各小區、片區,將相關物資送到采樣點。每到一個點位,他都會順帶詢問相應物資的準備情況,一旦發現有缺口就立馬轉頭送來。
金家墩社區管轄面積0.26平方千米,每天的往返穿行全靠袁國祥自己的一輛電動車。去年7月到社區工作至今,袁國祥已經給電動車換了兩次輪胎和一個電瓶。和片區值守人員一起將鐵架搬到存放區后,袁國祥轉頭去取核酸采樣所需的棉簽和試劑管。在雨中騎上電動車,他笑著說:“社區工作本來就很辛苦,其他工作人員大多是女同志,這些跑腿出力的活兒就讓我來干。”
除了小區值守、轉運物資,接送醫護人員、調解鄰里矛盾、服務獨居老人等工作都是袁國祥的“日常”。
晚上在行軍床上睡覺,白天繼續正常工作。最近,袁國祥又連續十來天沒有回家,但他仍然顯得很從容。“愛人去年退休了,老人身體也都不錯,家里沒什么需要我操心的。”袁國祥說,“即便退伍了,我仍然把自己當成一名軍人。既然在社區工作,就要全心全意為居民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