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組織“生物創贏匯”——科創板細則解讀及登陸規劃主題交流會。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通訊員翟磊
上市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最主要渠道之一,上市公司數量和結構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縮影。
全國矚目的科創板,首批受理的全國9家企業,就有2家來自武漢的光谷生物城,“這絕不是偶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原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但長春說,這是省市長期致力營商環境建設,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結果。
全省“金種子”光谷生物城占了10%
據了解,除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安翰科技(武漢)股份有限公司入圍全國首批科創板申報名單外,還有包括康圣環球、蘭丁醫學等6家來自光谷生物城的企業在排隊。
我省上市辦公布的《2018年度82家上市后備“金種子”企業名單》中,入圍的42家武漢上市后備企業中,有9家為生物制藥、醫療器械、健康養老等領域,全部為光谷生物城企業。該區域企業進入省“金種子”“銀種子”名單的共有38家企業。
“2008年,光谷生物城初在一片荒丘上建起時,就有金融配套”,該區域金融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省市決定在光谷種下一顆生物之種時,生物辦從牙縫里設立1個億的生物產業基金,決不讓一顆顆初創種子缺水少肥。
“未來,生物城企業還要‘成群結隊’地上板”,該負責人介紹,多年籌謀,省市區三級都對上市工作高度重視,全程跟蹤服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改制、輔導、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而光谷生物城產業集群效應明顯,上市后備企業眾多。
為企業裝修出一個路演廳
22日,在光谷生物城金融服務中心的路演廳,為華大基因和其他50多家企業舉行的專場對接會,一直開到了下午,企業家們還不肯散去,紛紛加群入圈,約定再次對接。這種金融服務,已持續6年,這已是生物城“生物創贏匯”第116期。
經過10年多產業培育,光谷生物企業已超2000家,絕大多數是研發型中小企業,更需要中早期投資。每年生物城要接待數百批次投資機構和企業。
最初,沒人來,生物辦就帶著企業走出去主動對接資本,2015年,上海著名私募基金博潤投資有限公司,帶著1.5億元資本悄然來到光谷生物城,對一批高成長性企業進行摸底。當年,僅上海一地就有連續6家投資機構紛紛到訪。鮮有人知道,上交所、深交所湖北服務基地就掛牌在光谷生物城。
武漢東湖高新區總工程師馮立說,“現在,我們不談‘保姆式’服務了,而要提供‘媽媽式’服務”,要骨血相連、貼心順意。5年前,生物辦裝修出一個路演廳,為企業和資本對接提供場地。插上資本翅膀后,大批創新公司開始起飛。光谷生物城引進和培育上市企業2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9家。
幫企業找錢找人找市場
不光幫企業找錢、找人,還幫企業找市場。據長江日報記者了解,省、市、園區曾針對安翰內窺鏡膠囊產品進醫保多次溝通,去年,光谷生物城推動安翰光電等生物城企業與武漢的醫院進行對接。
而另一家進入科創板受理名單的企業科前生物,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團隊與華中農業大學聯合創辦,2012年落戶東湖高新區,在光谷支持下建成了年產豬用疫苗4億頭份的動物疫苗現代化生產基地。
目前,光谷生物城位列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第三位,吸引26個院士團隊項目、5萬多名科技人才,400多個新藥在研、26個重磅一類新藥進入臨床、3個生物藥即將上市。因占有高端研發“硬核”,對資本市場構成強勢吸引力。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錢德平介紹,從藥物篩選、藥理評估、臨床研究、中試放大、注冊認證到量產上市,新藥開發的每個環節,生物城均有平臺提供服務。以政策鏈、基金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五鏈”并駕護航,重點打造生物產業研發創新體系和總部聚集區,搶占生物產業發展的“灘頭”。
鏈接》》》
科創板首批9企2家出自武漢
營商環境
助推資本市場壯大
3月22日下午,上交所披露9家科創板受理企業,來自武漢光谷生物城的安翰科技、武漢科前生物名列其中。
武漢市政協常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過文俊對長江日報記者說,首批受理的9家公司中,武漢市獨占2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武漢營商環境的改善。
在這9家企業中,還有2家為光谷金控旗下光谷產業基金引導基金所投項目。過文俊教授認為,這是政府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的良好示范,他建議武漢市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為處于早中期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有力支持。
2家企業入選首批受理名單,實際上是偶然中的必然。企業上市離不開資本的助力,東湖高新區堅持推進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科技信貸和股權投資,累計開展創新型貸款超過1000億元,惠及企業超過5000家(次),設立引導基金15只,總規模31.6億元,支持戰略新興產業項目400多家。
面對科創板重大戰略機遇,我市完善上市工作服務舉措,推廣“一站式”服務,上市后備企業需要政府部門協調解決的困難,由市上市辦統一接收轉辦,讓企業少走彎路。并且,按照科創板上市條件梳理后備資源,專門建立科創板后備企業庫,自去年底以來連續組織4場科創板上市輔導沙龍活動,幫助企業提前掌握政策動向。(長江日報記者黃琪 李佳)
【編輯: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