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評論員 華智超
據長江日報報道,近日,首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江岸區百步亭社區悅秀苑李聲英老人去世,享年101歲。她的父親李書城是新中國首任農業部長,但多年來李聲英以“再難也不向國家提要求”的家訓治家,祖孫三代安于清貧,用良好家風帶動淳樸民風,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人各有各的品性,家庭也各有各的風習,這種“不言而教”的風習,就是家風。家風對兒女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李聲英是開國元勛李書城的四女兒,繼承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面對組織多次提出要給予幫助,她都謹守家訓,婉言謝絕。不管父親離世多久,父親從小教導的話,始終縈繞在她的心頭。
有人說,家風是讀懂中國文化的密碼;把視角縮小到單個家庭中,也可以說,家風是一個家庭文化的基因,連接著幾代人的過去和未來。李書城是革命英雄,在國家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毅然奔赴戰場,這種愛國愛民的家國情懷,成為打開李聲英祖孫三代為人處世原則的鑰匙。即便在一家人最困難的時候,李聲英也沒有想過找關系、找熟人、找政府,她總是說:“上一輩的事情是他們的貢獻,我們還沒有貢獻,我們的貢獻要我們自己做。”
好家風是無價寶。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父母留給孩子的不僅是財富、名譽,更重要的還是好家風。1965年,李書城在北京去世,彌留之際,他語重心長地對子女們說:“我一生清貧,沒有任何物質遺產,留給孩子們的只有一種精神。希望孩子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多做工作。”和李書城一樣重視家風的革命前輩還有很多,譬如周恩來同志曾經提出“十條家規”,要求親人“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但是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一些干部家風不嚴,不能嚴管家人,走上違法違紀的路,敲響了家風的警鐘。
春節將至,回家過年、萬家團圓的美好時分就要到來。重視家庭、重視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時移世易,不管世情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傳承注重家風的傳統,讓好家風蔚然成風。
【編輯:金鑫】
(作者:華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