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12月19日訊(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高琛琛)“給孩子喝完藥,才發現藥已失效,全家人提心吊膽了好長時間。”19日,武漢晚報“好媽手冊”舉辦網絡“微門診”,好媽媽龔女士講述育兒路上的“教訓”,藥學專家幫大家 “支招”:藥品開封時,不妨貼個時間標簽。
龔女士的兒子銘銘(化名)今年3歲,夏天吹空調后發燒,龔女士看到家中有瓶退燒藥,還在保質期內,此前只喝了一點,就按說明書給銘銘喝了藥,誰知一點效果都沒有。退燒藥必須間隔4~6小時才能再喝,一家人只好不停地給銘銘用熱水擦身來降溫。晚上,孩子爸爸在藥店買了一瓶新的退燒藥,銘銘一喝就退了燒。
“事后回想,開封過的那瓶退燒藥多半已經失效,所以喝下去完全沒效果。”龔女士說,擔心喝了失效的藥會有副作用,全家人提心吊膽了好長時間,幸虧銘銘至今一切正常。
當天坐診“微門診”的是武漢兒童醫院主任藥師徐華。她介紹,藥品的穩定性與外界環境有一定關系,如溫度、濕度、光線、空氣中的微生物等。說明書上的保質期是指藥品未開封的情況下能保存若干時間,但開封后,藥品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液體藥喜歡“悄悄”變質,很難從顏色、形狀上看出差別。
有孩子的家庭多會儲備退燒藥、咳喘藥等,用藥見效后就停藥,再次用藥時,常常想不起上次是什么時候開封的,這樣就會留下隱患。而小寶寶的表達能力有限,即使嘗到藥品味道不對,也很難向家長說明。
怎樣避免服用到變質的藥品?徐華建議,對于片劑、丸劑、栓劑等密封性較好的藥品,家長不妨借鑒醫院的做法,藥品開封時就在藥瓶上貼個標簽,填上開封的具體時間,下次用藥時可作參考。至于退燒藥、糖漿、眼藥水、滴耳液等液體藥品,因為無法判斷是否被污染、有沒有滋生細菌,建議治療結束后就丟棄,沒必要長時間保留。
【編輯:付豪】
(作者:王春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