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線板挨著電動車給車充電 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攝
長江網訊(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通訊員徐國斌) 一方面是老舊小區沒有配套的非機動車充電車棚,居民私接電線“飛線”充電,隱患重重;另一方面是社區紅色物業想為居民建充電車棚,卻因無合法審批手續,車棚成了“違建”,不得不拆除。近期市委營商環境專項巡查第二組在多個老舊小區調研,發現非機動車充電矛盾突出。
多根電線從樓上“丟下來”
給電動車充電
10月18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江漢區漢興街紅光小區。該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共有20多棟。每棟樓下幾乎都停有電動車。
在13棟樓下,一臺電動車正在充電,電線是從三樓陽臺伸出來的。
“飛線”充電的情況在小區樓棟很常見。各種顏色的電線,或從窗戶、或從陽臺、或從樓梯間丟下來,有的線還和供電線纜纏在一起,顯得雜亂無序。
有少數人占據一樓的樓梯間,停放電動車,還把電線和接線板接進來,給車充電。這樣做安全隱患很大。
新建充電車棚被居民投訴
當作違建拆了
這么大一個小區,難道就沒有充電裝置嗎?在紅光小區,目前有兩個停車棚,都是收費的,停車費每月58元,如果要充電,則另外收費,一次1.5元到2元。記者看到,一個車棚內,中間接了幾個接線板用作充電;另一個車棚里,則在墻上裝了一排插座,一車一個。小區內沒有安裝智能充電樁之類的設備。采訪幾位小區居民,不少人覺得每月58元的停車費有點貴,還是愿意把電動車停在自家樓下。
市委營商環境專項巡查第二組調研時,負責漢興街紅色物業的武漢興鑫家園物業有限公司反映:“企業自籌資金,在紅光小區搭建便民電動車充電棚,本是為居民做好事,卻被城管部門當作違建拆了。”
該物業公司負責人說,紅光小區兩個停車棚中的一個即將被改建為小型消防站,因此他們想在小區西邊一塊空地上建一個鋼結構簡易車棚,同時安裝自動充電樁,希望能夠規范、緩解小區電動車停車難、充電難問題。
“誰知道剛開始建,就被居民投訴,城管來查,說是違建要拆掉?!痹撠撠熑苏f,“我們其實已經取得了80%業主的同意?!?/p>
老舊小區非機動車充電棚
建設規范是“空白”
10月18日,漢興街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今年6月他們接到群眾投訴后,實地查看,發現這座在建的充電車棚確實沒有相關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城管部門6月13日向紅光小區紅色物業發出《違法建設限期拆除決定書》,上面寫明,在江漢區紅光小區一期9—11(棟)之間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違法建設工程建筑面積110平方米。限6月17日之前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將依法強制拆除。7月12日,城管部門依法對車棚進行了拆除。
對于規劃許可一事,興鑫家園物業負責人表示,他也嘗試去找相關部門辦過,但是發現根本辦不了。
江漢區規劃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老舊小區非機動車充電車棚如何建,目前武漢市沒有統一標準。比如充電設施的標準、對電壓的要求、有沒有安全操作手冊、消防對位置設置的規范要求等,目前規范還是“空白”,都需要制定相應的標準。
老舊小區存在類似問題
新建充電車棚需求迫切
目前,電動車是老舊小區居民日常代步工具。不少小區居民表示,“飛線”充電也是無奈之舉,如果能夠建一座電動車充電車棚,不用交停車費只交充電費用,他們也愿意。通過投幣、微信掃碼等方式充電,一是安全,二是方便,下雨天也不用擔心充電安全問題。
紅光小區的充電車棚建設矛盾并非個別現象。漢興街城管部門負責人說,他們接到不少和紅光小區類似的投訴,這從側面說明,居民對充電車棚的需求是迫切的。他舉例說,福星華府小區希望新建非機動車充電車棚,今年夏天挨家挨戶收集了1000多戶業主同意,但還是有住戶不同意,城管接到投訴后,上門一查,發現是違建,只好拆除。
“依照目前的法律法規,我們接到居民投訴,必須依法行政?!睗h興街城管中隊負責人說。
建議明確申報條件、擬定審批程序
2017年底公安部下發《關于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知》,要求充分認識電動車火災危害、落實停放充電管理責任。
市委營商環境專項巡查第二組經過調研走訪認為,對于城管部門提出的老舊小區搭建充電車棚沒有合法手續或依據的問題,應本著“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的工作態度,積極溝通協調規劃、房管、消防等管理部門,針對老舊小區充電車棚的事情,從執法乃至規范管理等層面提出相關意見。建議由市級執法部門牽頭組成專班,針對老舊小區充電車棚的建設,研究制定相關措施,明確申報條件、擬定審批程序,讓“紅色物業”企業服務得更順心、老舊小區群眾生活得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