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光谷5萬家企業總收入超過1.2萬億元。作為繼北京中關村后的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光谷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資本化的道路上一路探索,培育孵化了若干創新產業集群,營造了創新創業的生態體系,成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和國家存儲器產業基地,創造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的知名品牌。而這一切,都起源于“一束光”。
1976年3月,趙梓森在武漢郵電科學院一個簡陋的清洗間里,拉出中國第一根具有實用價值的光纖。東湖新技術開發區1988年創建成立。
2018年是武漢東湖高新區建區30周年,即日起,“光谷之光——致敬中國光谷30年創新30人”評選活動啟動,尋找時間長河里最閃亮的產業創新“追光者”。
按照改革創新、責任、影響力、推動力、社會認可度等標準,結合大數據抓取與媒體初審等方式,目前從企業界和科技界產生的近100位候選人幾乎涵蓋了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五大產業,同時也出現了集成電路和半導體顯示產業、數字經濟兩大新興產業的杰出代表,投射了光谷“5+2”產業新格局。
目前年紀最大的候選人為華中科大教授、我國第一家激光公司創辦人李再光,1929年生人,最年輕的候選者為去年在光谷創辦公司的王星澤教授,1989年9月出生,年紀差了60歲。值得一提的是,王星澤團隊將光和人工智能結合,使用光谷的光電技術進一步提高人工智能。“一束光”不斷放大、變幻,照向人類更遠的未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稱,創業精神、科研精神已成為光谷氣質,作為一名長期扎根光谷的科技工作者,希望更多人看到光谷日新月異的變化。國內首家平價電商企業卷皮聯合創始人兼總裁、80后夏里峰,和校友黃承松在光谷創立卷皮,這家企業日后成為武漢第二家獨角獸企業。加起來在光谷待了10多年的他說:“光谷30年,很有幸參加了后半程,并將與其繼續共同奔跑!”
評選最終將由評選委員會從企業界、科技界候選人中評出“光谷之光——致敬中國光谷30年創新30人”,候選人仍在征集中,歡迎廣大市民踴躍推薦。即日起至11月20日前,可把推薦資料(文字+圖片)發到649246172@qq.com。
責編: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