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尹佳麗
11月23日,湖北省東漢文化研究會理事趙正鵬做客長江講壇,分享《走近漢光武帝劉秀》,探索劉秀背后成功的故事。雖然已入小雪節氣,但寒冷的天氣擋不住聽友們聆聽講座的熱情,耄耋老人、帶著孩子的中年人,還有求知若渴的年輕人匯聚一堂。除了現場爆滿,線上直播間還有1.2萬余名聽友參與了本場講座。
趙正鵬介紹,“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描述的就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外形——身長秀麗,但劉秀的潛力往往不止于他的長相,更與他的性格魅力有關。他手不釋卷,勤奮好學,厲行節儉,以儉養廉。劉秀不止“能文”,更“能武”,被稱為“戰神”。新漢昆陽之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身為偏將軍的劉秀因此一站而天下聞名,為起義軍最終推翻王莽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劉秀有武謀,那他是否能治國理政呢?趙正鵬提到,“樂此不疲”這個成語出自劉秀。《后漢書·光武帝紀》記載:“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間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愿頤養精神,優游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彼麍猿殖瘯?,從不懈怠;他身先士卒,御駕親征;他還善于聽百姓的呼聲?!逗鬂h書》中記載有劉秀“廣求民瘼,觀納風謠”;老當益壯的馬援、病而不休的李通、漁陽郡太守張堪都是這一時期劉秀培養出來的勤政廉官;他聞過則喜,勇于糾錯,正是他的虛懷若谷,才為東漢培養了很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