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下午,通會之際——李多寬書法藝術展于南京雨花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辦,共展出李多寬近年來創作的篆書、隸書、行書、楷書等120余件書法精品。
江蘇省政協原主席蔣定之,江蘇省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林祥國等相關領導,高云、李嘯、劉燦銘、楊耀寧等知名書畫家,學術代表、各界嘉賓、媒體人士200余人參加開幕儀式。
第五、第六屆中國書協副主席,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名譽會長言恭達,文旅部人才中心原黨委書記、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趙樹棟,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出席活動并分別講話。南京市雨花臺區人大常委會原主任代表承辦方致歡迎辭?;顒佑裳怨н_擔任學術主持,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題寫寄語。
作為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的高材生,李多寬飽讀文史諸學,幾十年如一日,披星月,臨百帖,師古人,以一路持續走來的堅守與堅韌,養正育德,入古出新,因而形成了挺拔的文人風骨。他的書法深得古人之正源,而形成“古今合一”的精神面貌。
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文化學者言恭達評價李多寬先生的書法作品為“新的士風”。他認為:李多寬的書法是從致敬傳統文化、釋解古典哲學而開篇的,是從沉潛經典篇目、反復臨古釋古而推進的,是從九勢問道立意、凝聚正大氣象而升華的。他以半個多世紀近乎癡狂的聰慧書寫,讓一組線條量變為一襲士風,讓一汪靜水質變為一道心泉,這是書法的大境界、人生的大境界,證明了藝術的先天基因和后天努力同等重要。言恭達高度贊揚了李多寬長期執著于書法藝術的探索精神與取得的綜合成就,他認為,“通會之際”是李多寬藝術人生的一座驛站,作為一場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展,他期望本次展覽會給廣大市民帶來審美的享受。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則致函祝賀:近日有機會觀李多寬先生書法,其文意古韻蘊涵于扎實之功底中。先生書風正,自古賢碑帖,得法于書史沉浮中。尋規律多體并蓄寫自我認識。先生于書法一道情篤深,矢志學法求法且融入筆端,化入紙墨,其意貴真,其心貴誠。
江蘇省書法院院長李嘯認為:“在多寬先生的身上有一種士大夫精神的觀照,看他的書法作品覺得他本人非常儒雅,非常有學問,對中國歷史又非常了解。另外他對自己的道德要求又非常高,這一點也體現了中國讀書人所謂‘人書合一’的境界。在他的書風當中追求的是一種正大氣象,包括他的篆隸楷行,甚至他近期的行草書作品都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他的作品更有時代性,更多地是寫古人,是從古人中找到了自己的筆墨追求、歷史定位及自己對時代審美的認知。”
不少觀眾“被他筆下舒朗而古俊的漢字中所產生開來的強大文化磁場所相吸,無形中就像有一塊獨具東方文化魅力屬性的磁鐵,將人深度引入其中。從而產生樂此不疲,暢行于他各種書體之間油然而生的愉悅,以及煥發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由衷熱愛?!庇^他筆下古絕的“散氏盤”,會被其內在罕見的高古與淡定之象,帶入到千年之前的場景,“情不自禁想搬個板凳坐下來,聽他自古而今,暢談這些古老漢字的由來。”
李多寬是當代著名書法家,現為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校友書畫協會顧問兼學術導師。半個多世紀以來,李多寬刻苦鉆研傳統書論,長期臨摹經典名篇,每日堅持書寫創作,以深厚的文化積淀和高古的審美取向,形成了其書法趨時求變的歷史內核、兼容并蓄的古典原韻與雅逸醇和的時代標識。李多寬的書法從“二王”切入,更多地吸取了魏晉的氣息,形成了他清遒逸麗、醇古典雅、簡靜沉穩、和爽铦利的書卷氣格,用筆堅定精到,轉捩自如,結字因勢趨異。他從晉楷中得勢和得法,又強化了時代審美中的行意,加上澀筆與渴墨的應用,呈現行楷書中的生動意趣,空靈如水,靜默有禪。展覽將展至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