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徐穎
11月23日,《其修遠兮——楊發維新中式攝影實驗展》在武漢卓爾美術館開展。這些作品中的小部分,剛一放上網,就勾起了攝影愛好者的極大興趣,“看上去似繪畫,實則攝影作品。”
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引領,尋求新的影像表達
楊發維曾任湖北日報攝影部主任,現任湖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40多年攝影生涯,作品兩次獲中國新聞獎,1999年獲得中國攝影記者最高獎金眼獎、湖北新聞出版名人名記者獎。
近年來,楊發維跨出攝影之外,借助繪畫的手法,刷新攝影作品的表達。新聞記者看到,本次展出的88幅攝影作品盡展中式寫意,攝影有了傳統文化的加持,將中國山水暗藏的東方韻味盡展無窮。
這次展出的作品中,山川、河流、煙云,以抽象卻又寫實的筆觸勾勒出天地間瑰麗多變的風貌,細膩的色彩與大膽的想象交織,靜謐與動感并存。
這些作品是怎么拍出來的呢?楊發維接受新聞記者采訪時說,有的是用兩張底片合成的,去掉了中間影調,突出了色彩對比。這次展覽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做了一些后期處理的,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引領,來改變影像影調的傳統呈現,來形成一種新的視覺,給觀眾帶來一種全新的藝術觀感。
攝影之路一直在求變,現在更關注畫面傳達的內涵與情感
談及開辟攝影的新賽道,楊發維表示:“身為資深攝影人,我深感變革之路從未停歇。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來,攝影隊伍不斷壯大,不僅滿足了市場需求,更催生出豐富多樣的攝影門類。在膠片向數碼的轉型過程中,攝影對自然的記錄衍生出眾多模式,嘗試多種立體化的表達,開辟了諸多跨界的新選擇。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逐步成型,恰好滿足了人們日益提升的審美需求。加之當下互聯網絡的平臺和數碼技術,有圖就是真相,已不斷迎來挑戰。”楊發維說,“隨著時光流轉,我的工作方向也發生了改變。人的情感愈發豐富,眼前的普通景致常能引發諸多聯想。我不再僅以新聞價值判斷取舍,而是更多關注色彩、光線與構圖,注入更多畫面內涵與情感……在傳承與創新中不知不覺開辟屬于自己的賽道。”
據悉,《其修遠兮——楊發維新中式攝影實驗展》從11月23日至12月10日展出,市民可前往免費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