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22日,蘇聯志愿航空隊在南京上空打響援華首戰。87年后的11月22日,“英雄并肩共鑄不朽——蘇聯援華抗日航空歷史專題展”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舉行。120多張圖片、50余件實物、數段珍貴視頻,講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蘇聯航空援華的歷史史實。
中國首次完整公布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名錄
本次展覽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指導,俄羅斯駐上??傤I事館、白俄羅斯駐上??傤I事館支持,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中山陵園管理局、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白俄羅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國家歷史博物館主辦,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承辦。
120多張圖片、數段珍貴視頻,講述蘇聯航空援華歷史
展覽分為“友好交往初心始萌”“并肩作戰長空亮劍”“感恩救助共濟情深”“豐碑矗立英雄不朽”“抗戰精神代代相傳”五個部分,共采用120多張圖片、50余件實物、數段珍貴視頻,生動、翔實講述了1931年至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蘇聯航空援華的歷史史實,深切緬懷與中國人民攜手并肩作戰犧牲的蘇聯籍航空英烈,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歌頌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國際主義精神。
首次展出了一位蘇聯援華航空隊員斯米爾諾夫·謝爾蓋·德米特里耶維奇的照片
本次展覽結合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近年來抗日航空史料研究最新成果。其中,首次展出了一位蘇聯援華航空隊員斯米爾諾夫·謝爾蓋·德米特里耶維奇的照片。這是該館史料尋訪團隊于今年9月赴俄羅斯、白俄羅斯開展史料征集工作時,拜訪英烈親屬所得。這也是該館啟動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信息征集工作以來取得的首項成果。
本次展覽采取多媒體手段,展示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首次征集到的珍貴影像資料
此外,本次展覽采取多媒體手段,展示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首次征集到的珍貴影像資料。今年9月,中俄友誼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地方合作理事會秘書長謝苗諾夫向館方提供了一段視頻,內容包括抗戰時期蘇聯記者來到中國內地拍攝的一系列影像及一部俄羅斯方面拍攝制作的援華相關視頻。從蘇聯記者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到抗日戰爭期間日軍轟炸中國城鎮、中國平民疏散躲避空襲、轟炸后中國城鎮的斷壁殘垣、沿水路逃向中國內地的平民、中國軍隊伏擊日軍等內容,以及部分拍攝于延安地區關于我黨醫療、生產、教育工作的畫面,還包括一段珍貴的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寫作、讀書的畫面,這些資料展示了中國抗戰的真實面貌。展廳內還用投影形式,不間斷滾動播放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236位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名錄,彰顯對烈士的致敬與追思。
投影滾動播放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236位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名錄
多件文物藏品首次展出,見證兩國深厚友誼
本次展覽中,有多件文物藏品首次展出,其中包括高志航座機模型。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建館初期,該飛機模型由時任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陶米恒先生及高志航的女兒高麗良女士捐贈,它的上機翼有陶米恒及高麗良等人的親筆簽名。高志航是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抗戰時期任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曾率隊取得筧橋空戰勝利。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接收蘇聯支援中國抗戰的一批飛機,由蘭州回防周家口時,突遭敵機偷襲,未及起飛,壯烈殉國。
高志航座機模型
日本向同盟國家投降的投降書印刷品
另一件首次展出的是日本向同盟國家投降的降書印刷品。此件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今年文史資料征集成果之一。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向同盟國家簽署投降書,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降書左側為日本投降后須履行的各項條款,右側為簽署時間、日方及多個同盟國家代表簽字。
實物陳列還有二戰時期蘇聯飛行員服
展覽實物陳列還有二戰時期蘇聯飛行員服、飛行帽、飛行眼鏡、領航標尺,中蘇飛行員并肩作戰取得蘭州空戰勝利后由中國政府頒發給有功人員的“功蓋戚俞”銀杯、前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來華進行國事訪問時向抗館贈送的捷格佳廖夫輕機槍、前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格雷茲洛夫來抗館參觀時贈送的氣冷式機關槍、卡賓槍、毛瑟半自動手槍、托卡列夫手槍,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贈送的蘇聯紅軍在二戰時期曾經使用過的德什卡防空重機槍等,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贈送的蘇聯紅軍紀念花瓶、俄羅斯駐上海總領事館贈送的木質擺件等多件珍貴文物藏品。
本次展覽內容由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策劃,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白俄羅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國家歷史博物館審閱,并協助查找文史資料。展覽內容的俄文翻譯部分由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和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共同完成。
蘇聯志愿航空隊曾守衛1937年的南京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在中華民族危亡之際,蘇聯政府抱著對中國抗日戰爭同情和支持的態度,采取積極援華的方針,尤其在全面抗戰初期,成為向中國提供援助的主要國家。
隨著戰爭的進行,中國空軍損失無法得到及時補充,后勁不足的劣勢逐漸顯現。中國空軍對此留下的記錄是,1937年10月26日之后,駐防南京一帶的第五大隊“無完善飛機可用”。1937年11月的南京逐步陷入“有空無防”的危急局面。
在這個緊急關頭,蘇聯政府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僅提供大量軍事援助、低息貸款,還派出志愿航空隊和航空技術人員直接來華參戰。1937年11月22日,蘇聯志愿航空隊在南京上空打響援華首戰。飛行員涅日丹諾夫在戰斗中不幸犧牲,成為中蘇并肩抗擊日本法西斯戰斗中陣亡的第一人。蘇聯援華航空志愿隊中,包括庫里申科、拉赫曼諾夫、涅日丹諾夫、奧帕索夫、馬爾琴科夫等在內的一大批志愿飛行員不顧自身安危,幫助中國抗戰,用鮮血和犧牲鑄就了兩國人民深厚的友誼。
學生在參觀展覽
上世紀90年代籌備建設“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時,俄羅斯國防部、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等部門向中方提供了蘇聯援華抗日航空英烈的相關名單。2009年建成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時,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向該館贈送了獎章、飛行服、飛行手套等珍貴文物。十多年間,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先后與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聯合舉辦《中國抗日戰爭中的蘇聯航空英雄圖片展》《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建館十周年文史資料專題展》《正義之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專題展》等多項展覽,并開展了多次人員往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