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沿河村因臨江口而得名,還是臨江古街的歷史造就了沿河古村落。
在應城黃灘鎮臨江口村,古往今來,千絲萬縷與小富水河結下了不解淵源,與“水”息息相依的,自然是居民的生產生活。
臨江口老街,600余年的興盛歷史,因“水”而繁華,又在時代浪潮的席卷中沉淪蹉跎。
“臨港口,叉子街,青石板,鋪南街,黃條麻石當鋪街,石礅木屋兩邊排,家家戶戶做買賣。”流傳至今的歌謠,穿越百年,彰顯昔日繁華與豐碩。
老街原貌依舊,寬近一丈、長百丈有余的街心石板,鋪滿流連忘返的記憶。41間完整的明清古民居,雕欄玉砌的石臺,還原了那遠去時空的煙火。
劃龍舟,傳承經久不息的生命力。鱔魚米粉、紅燒泥鰍、牛腳板火鍋、餅子油條剁粑……這些流芳于古街頭的小吃,在墻畫的渲染推介下,回望執著。
“三情”結合,“最美鄉村”,人文特色,“古街+美食”……一個“新臨江”,正砥礪前行,奮進而歌。
(程國輝,應城作家協會和孝感散文詩學會會員。在報刊及網站發表散文、散文詩、詩歌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