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11月2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湖北省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程浩介紹,省知識產權局將把《條例》實施與統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全省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工作機制,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提升我省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及時出臺與《條例》相適應的政策措施,細化工作措施和辦法,構建門類齊全、結構嚴密、內外協調的法規實施工作體系,切實保障法規實施落地。充分發揮省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出臺2026-2030年全省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行動方案,壓實各地各部門知識產權保護屬地責任。支持武漢市高水平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支撐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湖北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為我省生物及新材料領域提供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等一站式服務,爭取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全省各地有序布局。強化跨區域跨部門知識產權保護協作,強化十二省市、中部六省、長江中游三省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協作,提高調解、仲裁等多元化解工作水平。進一步優化全國首創的“融站入所”工作,完善省、市、縣、所四級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系,提升基層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能力水平。
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效能。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局、司法部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化建設試點建設,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建好用好全國首個知識產權技術調查中心,培育一批知識產權鑒定機構,推廣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簡易程序。圍繞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專項執法行動,保持打擊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優化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加強與省法院、省檢察院等部門的協作配合,推動行政執法標準與司法審判標準統一,提高工作專業化能力。深入推進知識產權領域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對相關企業、服務機構及從業人員實施信用評價管理,助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支持更多的企業優勢商標進入湖北省優勢商標名錄和地理標志保護名錄,加強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指導。
優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以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為重點,推動知識產權惠企政策措施迭代升級,持續優化全省知識產權領域營商環境。圍繞我省共建“一帶一路”重點任務,深入實施企業知識產權護航工程,加強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湖北分中心、武漢分中心和湖北省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服務中心建設,建立“1+N”重點出口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分析報告制度,重點指導和支持一批出口企業開展海外知識產權布局、風險預警和糾紛應對。發布實施全國首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省級標準,會同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在全省重點企業、園區、市場新建一批省級知識產權保護聯合工作站,加大司法、刑事、行政協同保護力度,為市場主體提供知識產權保護咨詢、維權、培訓、宣傳等服務,推進知識產權保護窗口前置、資源下沉、關口前移。
加強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是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提高經濟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在貫徹落實《湖北省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上,將結合實施今年9月省政府制定出臺的《湖北省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抓好專利的轉化運用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以大力推動專利產業化,著力把湖北打造成為鏈接全國、輻射全球的知識產權交易轉化重點為總體目標,提出到2026年,全省涉及專利等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力爭達到1000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力爭達到500億元,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5%,一大批高價值專利實現產業化、轉化為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