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現代快報報道的三國東吳“首席文臣”張昭墓在南京找到的消息,登上了熱搜。11月5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南部新城油庫公園地塊實地探訪,整個工地被圍墻包圍,外人不許進入,可以看到里面有幾個巨大油罐。與地塊相隔一條馬路的是兩個新開發的樓盤。最近,不少網友前來探訪。
此前,南京不止一次為文物“讓路”,六朝博物館、正在打造的通濟門遺址公園就是生動的案例。張昭墓在南部新城的發現,也把這一現實課題放在城市建設者和文化保護者面前。
專家建議,張昭墓應原址保護,在其基礎上建遺址公園;將東吳文化連成串,設“東吳時期文物主題游徑”。
“張昭墓是考古重大發現”
何以江南,何以南京?三國是一段繞不開的歷史。
南京是三國時東吳的國都,吳大帝孫權葬在梅花山,東吳傳奇將軍、都鄉侯丁奉家族墓在鼓樓區幕府山南麓,東吳晚期名臣、威遠將軍薛珝葬在江寧區薛家邊。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表示,這次張昭墓的發現是東吳時期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從某種程度來說,它的歷史重要性比丁奉墓還要重要。”
賀云翱說,這次考古并不是為了尋找張昭墓而進行的,是在配合南部新城房地產開發,根據考古先行法則進行的基建考古,“是偶然也是必然。”
在這批考古發現中,張昭墓的身份鎖定,其中一個重要佐證是墓中出土的兩枚金印。這兩枚金印與《三國志·吳書》中記載的張昭身份完全相符。他說:“考古與歷史文獻的互相印證,使這一發現更加具有科學價值。”
賀云翱說,盡管張昭的生平事跡在史料中多有記載,但他去世后的墓址在歷史文獻中一直是空白。
賀云翱分析了張昭墓的發現地點,認為該區域曾在歷史上被稱為“婁湖”,而張昭封號為“婁侯”,兩者之間或有密切關聯。他還回顧了早年研究南京歷史時的相關成果,當時很多學者認為婁湖位于南京東南方向,接近明代南京都城的東南角。如今南部新城的張昭墓地點與婁湖的方位相符,為考古證據和歷史記載之間建立了新的聯系。
“張昭墓是南部新城的文化亮點”
張昭墓的發現對油庫公園的規劃建設會不會有影響?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浙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所長林留根和賀云翱都認為影響不大。他們認為,張昭墓的發現不僅填補了歷史空白,也讓南京的三國東吳文化得以進一步豐富,為南京南部新城的歷史文化內涵注入了新的力量,是南部新城的文化亮點。
“我建議張昭墓能夠原址保護,名人墓如果遷移了位置,就沒有意義了。”林留根說。
賀云翱也認為應該原址保護下來,他表示,如果能在張昭墓的基礎上建立遺址公園,讓這塊區域和1700多年前南京的建都史相關聯,對促進地區的文化發展,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升地塊的開發價值,都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南京南部新城的土地上不僅有張昭墓等三國時期的遺址,還保留有民國時期的大校場機場航站樓、油庫及鐵路設施等工業遺產。他建議,南部新城的開發應將地下的孫吳遺址和地上的民國建筑有機結合,實現歷史與現代、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既能展現南京的歷史底蘊,又能提升南部新城的生活品質,實現文化傳承與城市發展的共贏。”
可以設一條“東吳時期文物主題游徑”
如何看待張昭墓發現的影響力?林留根認為,不應該是點狀的,而應該線性來看。
他說:“吳韻漢風是江蘇的文化特點,吳指的是東吳。東吳作為六朝的開端,不僅是南部新城,整個南京、江蘇都很需要東吳文化。”
伴隨著考古發現,東吳時期的名人墓葬、現場文化遺產點也越來越多地出現。放眼長三角,安徽游朱然墓、天子墳、南京的江寧有上坊大墓(孫吳某一皇室)、南部新城有張昭墓、鼓樓幕府山有丁奉墓、梅花山有孫權墓,鎮江丹陽有孫堅墓,再加上馬鞍山的采石磯、鎮江鐵甕城、南京石頭城,這些東吳時期的文物遺跡點,可以組成文物主題游徑。
“人們都說三國,三國真正的歷史在哪?這就是真三國、真面目。”林留根說,做文物保護要有整體觀,如果把文物遺跡串成線來看,它們為公眾了解三國,提供了非常好的途徑。
南京城市規劃多次為文物“讓路”
近年來,南京在全國率先實施“先考古、后用地”的考古前置模式,實現保護與建設雙贏。
2007年,南京考古人員在漢府街車站發現一段古城墻,經考證是東晉建康宮城遺址。這一重大考古發現,讓南京市隨即調整原地塊用途并進行原址保護,決定建一座六朝博物館。經過多輪論證,最終才有了公眾看到的“一日之光陰現于光影,百代之流轉存于文物博覽”的六朝博物館。
2016年初,當時的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龍蟠路東城水岸小區北面廣場地下發現了通濟門甕城西北角。當時該地塊已出讓給了一家開發企業,工程很快便暫停下來。近幾年,該地塊完成了收回工作。今年,南京城墻通濟門遺址文物保護與展示工程方案公示,開建通濟門遺址公園,通濟門城墻遺址擬采用露天保護與展示方式,與大家見面。
再如梁南平王蕭偉墓闕遺址公園,如今,這里供居民觀光、休閑,并能夠了解這段歷史文化,充分發揮了文化遺址的作用。
據了解,南京油庫公園的規劃設計,將會根據張昭墓的保護價值和保護措施進行優化調整,張昭墓將成為公園重要展示節點。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裴詩語 胡玉梅 趙丹丹/文 劉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