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4日電(記者牟昊琨實習生余詩瑤)走進位于北京昌平區的中共南口特支教育基地,刻著火車、長城、高鐵、和平鴿等元素的紀念墻,生動刻畫出從過去到現在昌平區的發展歷程。近日,由昌平區委網信辦主辦,中國青年網承辦的“昌響e文明——跟隨大V游昌平”主題探訪活動來到了昌平區南口鎮,35位知名網絡大V和昌平區內自媒體、網絡文明志愿者通過圖片及文字介紹、實地體驗等方式,了解昌平百年紅色歷程,重溫光輝歲月。
中共南口特支教育基地是集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了南口鎮厚重的歷史人文底蘊和光榮的紅色革命文化。館內設有南口特支展廳、黨員宣誓墻、讀書室、學習室、展陳廳等多個場所。1925年11月,昌平地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南口特別支部在南口機廠成立,讓南口成為昌平革命的搖籃。
走進展廳,網絡達人們仔細參觀,相關展品、圖片、文字記載等歷史資料講述著一段段生動的紅色故事,特支新展廳包含“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昌平早期的工人運動”“中共南口特別支部的建立與發展”“抗日戰爭時期的南口”“解放戰爭時期的南口”五部分內容。同時,這里也見證了京張鐵路這一偉大歷史工程的誕生,承載著詹天佑先生等工程技術人員為鐵路建設付出的無數個日夜。
在探訪活動中,昌平區南口鎮小學德育副校長任立平還帶著10名四年級的優秀少先隊員參觀了中共南口特支教育基地。知名傳統文化傳播者小一姐姐帶著孩子們一起重溫了京張鐵路修建的故事,“孩子們,你們知道這是誰曾經辦公的地方嗎?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他為咱們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的建成通車嘔心瀝血。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孩子們被詹天佑先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擔當精神感動著,被他“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教誨感染著。小一姐姐和孩子們一起用手勢舞方式演繹了《國家》,給大家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任立平表示,“這不僅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對孩子們來說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通過親身體驗和學習,學生們對傳承紅色基因有了新的理解,我從孩子們眼睛里看到了振奮、感動和向上的力量?!?/p>
此外,網絡達人和網絡文明志愿者還參觀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明十三陵神路。神路南起石碑坊,北至長陵,沿路有石牌坊、三孔橋、大宮門、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龍鳳門、南五孔橋、七孔橋、北五孔橋等系列神道墓儀設施及橋涵建筑。參觀途中,網絡達人們不時駐足拍照,感受著歷史文化的底蘊和內涵,用鏡頭記錄下參觀的感受?!拔倚r候就來過這里,那時候只是覺得這些建筑很漂亮、文物很精美。這次參觀,讓我了解了更多明朝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知識,更深切地體會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位網絡達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