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認為書店的核心是內容的承載,也一直想把博文書社打造成為一個有內容的書店。”博文書社主理人高群說,“文物考古類圖書,記錄的歷史文獻的第一手材料,傳承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博文書社存在于市場的價值。”
位于東直門內北小街2號樓的北京博文書社,是一家以“文物、考古”為主體的專業學術書店,因藏有古籍、文物考古、典藏藝術、展覽藏品圖錄等萬余種書籍,深為國內外專業學者、文博愛好者所推崇,是北京市的特色書店、示范書店。
“就像這標語中所說,讓舊書找到新知己,從舊書獲取新知識。”高群指著書架上陳列的“舊書新知”的標識,強調這不是一個口號,更是博文書社對于舊書營銷的核心服務理念。書社致力于搭建這樣一個平臺,讓每一本被時光雕琢的舊書都能遇見珍惜它的新讀者,同時,也讓這些承載著歷史與智慧的書籍,在新主人的手中煥發新的生命力,傳遞知識、啟迪思想。
1
文化綠色共享,提供更為豐富、多元的閱讀選擇
現如今,與博文書社一樣,盤活有價值舊書的書店等線下、線上舊書交易體系在北京持續壯大。“舊書新知”品牌活動的開展,如同一股清新的文化之風,發揮北京“文化人多、讀書人多、民間藏書多”的優勢,讓大量有價值的舊書重新回到市場流通體系中,實現了文化的綠色共享與資源的循環利用,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了更為豐富、多元的閱讀選擇。
一年來,“舊書新知”品牌活動順應民間舊書流轉流通旺盛的需求,圍繞“搭平臺、建機制、常態化、可持續”的工作原則,讓舊書交流活動多點開花,越來越多的圖書出版發行機構參與到活動中。
據了解,北京市434家實體書店增設“舊書新知”專區,194家實體書店提供舊書回收服務,登記在售舊書達80余萬冊。國內最大的古舊書實體店中國書店線下門店展銷舊書12.6萬種,年營收額約5500萬元,全國最大的舊書線上交易平臺孔夫子舊書網月活用戶超百萬,古舊書年交易3000萬件、交易額12億元。與此同時,舊書展銷拍賣平臺也進一步發展壯大,中國書店創辦大眾收藏書刊資料文物拍賣會,9場成交額超6000萬元。潘家園舊貨市場與孔夫子舊書網攜手線上線下同步舉辦“萬閱典藏”古舊書博覽會,邀請十余省市、百余家書商參展。
目前,報國寺舉辦的“讀書報國”舊書市集與鐘鼓樓舉辦的“鐘鼓書韻”舊書市集,已形成中軸線上“一南一北”兩大常態化舊書市集品牌。此外,2024年新春文化廟會共舉辦“舊書新知”系列活動60余場,形成“淘舊書,品書香”的春節新民俗。朝陽區潘家園“東壁曬書”、通州區城市副中心綠心公園“書香運河”、懷柔區雁棲湖“如雁來棲”等舊書市集,都廣受讀者好評。
2
以舊書為媒介,引領鄰里社交新風尚
作為朝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伙伴單位之一的軒轅書館,是促進地方文化建設、提高公眾文化素質的重要承載地。截至目前,軒轅書館已累計收藏超過15000冊往期雜志。這些優質資源的整合成為吸引攝影家、藝術家等專業人士的重要因素,不僅提升了書館的文化氛圍,還促進了整個汽車主題產業園區文旅板塊的發展,展現出軒轅書館在新時代文化建設中的推動作用。在北京,這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伙伴單位還有很多,他們散布在街鄉、村居的各個角落,正以舊書為媒介,引領著鄰里社交新風尚。
今年以來,東城區創新策劃了“鄰里共讀 舊書陳香”系列活動,重點打造龍潭中湖“舊書新知”市集、美后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肆時藏書節”等系列舊書品牌活動,設置舊書交換角、舊書漂流專架等將舊書流通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舊書承載的情感與記憶連接更多社區居民。
前不久,北京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示范活動之通州區 “運河文化潤民心” 主題活動在大運河文化講習所盛大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分享了多年來帶動家人、鄰里參與志愿服務的心路歷程。活動中,通州區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 10家單位被授牌為 “北京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為基層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注入新動力。
今年年初,由朝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北京朝陽站共同打造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朝陽站”正式揭牌,并在站內專門設置了“舊書新知——圖書漂流區”。由朝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供的百余冊捐贈圖書在這里可供旅客們免費借閱,讓大家的候車時光不再枯燥無味,在出行途中也能感受閱讀的樂趣。
一年來,北京市發揮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陣地作用,全年共開展舊書交流、舊書交換等活動近500場,推動舊書活動進社區、進樓宇、進高校、進機關,動員各界參與,讓廣大讀者感受換書、淘書樂趣,更好滿足市民群眾舊書閱讀分享需求。
3
每一本舊書都會經歷一場“重生”的旅程
在環保理念蔚然成風與文化消費日益繁榮的背景下,二手圖書市場正悄然升溫,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全國最大的舊書線上交易平臺孔夫子舊書網,注冊商戶增至40萬家,會員超過2000萬,月活用戶超百萬,古舊書年交易3000萬件、交易額12億元,業務覆蓋全國。多抓魚進一步擴大二手書交易平臺領先優勢,在線注冊用戶超百萬,周銷舊書達33萬余冊。
作為一家靠二手書買賣起家的電商平臺,2017年在北京創立之初,多抓魚只是一個在微信群中用Excel表格列出二手書信息的交易平臺。隨著業務量的不斷擴展,多抓魚逐漸推出了小程序和APP,不僅在線上平臺積累了大量用戶,還成功開設了線下實體店。2019年,多抓魚在北京大望路開設了第一家線下實體店,以其獨特的工業風和懷舊感設計,迅速成為文藝青年的打卡圣地。
在眾多舊書交易平臺中,多抓魚憑借其獨特的二手書處理流程和嚴格的質量把控,讓每一本經過其手的舊書都煥然一新,煥發新的生機。現如今,多抓魚已發展壯大為一家自己不制造東西的循環商店,通過促進優質書籍、二手服飾和耐用消費品的循環使用,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二手循環服務。基于地理位置優勢、運營成本考慮、產業鏈布局以及政策環境支持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2018年,多抓魚也將舊書工廠搬到了天津市武清區。
在多抓魚平臺上,每一本舊書都會經歷一場“重生”的旅程。使用多抓魚線上App掃碼添加需要賣的舊書,多抓魚便會快遞上門取件。從圖書被讀者送到平臺開始,這些書籍就會經過專業的鑒定和翻新處理,經過修復、打磨、清潔、消毒等步驟,原本可能布滿灰塵或略顯陳舊的書籍會再次變得干凈如新。多抓魚作為線上二手圖書處理的企業,不僅扮演著二手書交易平臺的角色,更成為推動環保理念普及與文化傳承的先鋒旗幟,引領著行業的綠色轉型與文化發展新風尚。北京市依托其豐富的實體書店資源與悠久的舊書業務歷史,充分發揮首都的引領作用,攜手京津冀地區共同搭建起一個覆蓋廣泛、結構完善的舊書交易網絡。
記者/何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