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經過去大半,在社交平臺上,眾多影視取景地晉升旅游熱門地,為了接住這把“火”,不久前舉辦的首屆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政策信息發布交流會上,八省市廣電局負責人親自上臺吆喝,宣傳本地影視拍攝好政策。各地文旅鉚足勁在“影視+文旅”賽道掘金,從“網紅”到“長紅”還有幾步路要走?
為一部劇打卡一座城
《狂飆》的爆火,讓江門在2023年五一期間日均接待游客超38萬人次、日均旅游綜合收入超2.1億元;《繁花》的熱播,帶動了黃河路的旅游搜索熱度;自《我的阿勒泰》播出以來,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哈巴河縣等地高居旅游人氣榜單,旅游人數同比增長80%以上,旅游相關收入同比增長90%以上;《去有風的地方》開拍前,取景地游客日流量小于20人,劇集播出后,當地日均旅游人數呈幾何級增長。除此之外,還有《長月燼明》之于蚌埠,《追光的日子》之于惠州,《偷偷藏不住》之于廈門,《微暗之火》之于婺源,這些都成了影視文旅雙向奔赴的成功案例。
在小紅書等平臺上,輸入“取景地”“外景地”等關鍵詞,會出現很多影視打卡地,為一部劇奔赴一座城的人不在少數。比如頗受影視劇青睞的福建。東山島是《左耳》《熾道》等熱劇取景地,閩南風格的紅磚騎樓和海邊美景吸引很多劇迷打卡;因為一部《春色寄情人》,泉州成為眾多游客感受慢節奏小鎮生活的目的地;還有被《偷偷藏不住》帶火的廈門,only one望海咖啡廳因海景和愛心階梯成了熱門打卡點。
浙江麗水,被譽為“江南最后的秘境”,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寶藏小城,近年來在多部熱門劇集的加持下,已經從小眾旅行目的地變成熱門旅行地。單是今年播出的S+劇集就有《與鳳行》《慶余年2》《柳舟記》等,取景地包括縉云仙都、雁蕩山等地,正在熱映的李玉剛首部導演作品《云上的云》也選擇了在麗水取景。電視劇+文旅現階段有三種模式。一是爆款劇引領,激發潛在的旅游紅利。二是好劇好景相得益彰,實現了“1+1>2”的效果。三是以劇造景,打造文旅新地標。在山東,今年也在增加新的文旅+影視城市案例,幾乎涵蓋了三種模式。
曾經是眾多國產影視劇取景地的青島,近年來著力打造的青島影視基地已經發展成為全球電影制作的重要基地之一,今年位列票房前三名的《熱辣滾燙》《抓娃娃》都是拍攝于此。紅色資源豐富的臨沂則是全國的“紅色影視重鎮”,山東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是中國十大影視基地之一,被譽為“山村好萊塢”。隨著央視年代大劇《南來北往》的熱播,位于濰坊市坊子區的坊茨小鎮作為劇中主要外景拍攝地火熱出圈。最近,由趙今麥、張凌赫領銜主演的電視劇《櫻桃琥珀》,正在威海拍攝的信息刷爆朋友圈,相信劇播之后將為威海這座海濱小城的文旅熱再添一把火。而距離北京具有交通優勢的德州正在大力推廣樂陵影視城,打造“南橫店、北樂陵”的新格局,今年開園以來的兩部大劇《國色芳華》和《唐人街探案1900》奠定了高起點,周潤發帶領德州跑友晨跑在短視頻平臺刷屏。
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教授張振鵬接受新黃河記者采訪時肯定了“影視+文旅”跨界融合的影響力,“已經在全球及本土范圍內被廣泛實踐和驗證,這種跨界融合成功地將熱門影視作品與文旅相結合,通過影視內容對特定地點的深度呈現和情感聯結,極大地提升了文旅項目以及目的地的品牌知名度、吸引力和游客流量。”
各地支持影視發展上“大招”
今年開年,著眼于微短劇的火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通知》,提出了8大創作方向,一大批文旅+微短劇推向市場。不久前,首屆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政策信息發布交流會在北京舉辦,各地為鼓勵影視發展又紛紛拿出真金白銀和支持政策“上大分”。
《繁花》的火爆得益于十年前上海成立的影視攝制服務機構,接下來,上海將繼續打響“滬產電視劇”品牌,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在資金、產業鏈等各方面全面升級,為影視發展提質增效。
江蘇提出全面壓縮行政審批和專家審核周期,承諾“首輪審查周期不超過20日”。另外,省市級政府和省級廣電視聽產業基地均實施了全程覆蓋的扶持獎勵舉措,創作拍攝最高扶持1000萬元,播出最高獎勵500萬元,獲獎最高獎勵300萬元,無錫市對新增頭部平臺型投資項目最高扶持1億元。
浙江的“2億元微短劇發展基金”也十分具有吸引力。為打響“浙產好劇”品牌,浙江省出臺了省市縣聯動全流程服務的立體扶持政策,采取了前扶、中補和后獎的模式,全面扶持影視劇精品創作。
福建給出的承諾是,“高效協審,讓拍攝服務盡在‘掌’中”。建立高效協審機制,將電視劇審查時限壓縮至法規的1/3。為劇組來閩拍劇提供全方位的高效服務,“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并上線“拍在福建·影視劇拍攝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
山東除了推行“極簡辦”,還有更多稅收優惠。提出了統一規范“標準辦”,流程再造“極簡辦”,積極推進“免證辦”“減證辦”,推進高頻事項“提級辦”,靠前服務“安心辦”。此外,認真執行《關于延續實施宣傳文化增值稅優惠政策的公告》等稅費優惠減免政策,在5年優惠期內可減免約5億元。在這場交流會之前,煙臺還印發了《煙臺市關于支持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推出的政策中設置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獎勵機制,如:對在煙臺取景并獲得國內外知名影視大獎的優秀作品,提供最高300萬元的獎勵。
四川省在資金政策上力度更為誘人。2021年5月,四川省就出臺了《重大文藝項目扶持和精品獎勵辦法》,年度預算規模為3億元,今年1月,又將網絡影視劇、紀錄片等納入“3個億”扶持和獎勵范圍,對各題材、各類型的影視作品進行省市縣聯動資金扶持,每部電視劇最高可獲2780萬元。
從“網紅”到“長紅”還需幾步走
“四川一部劇的扶持加獎勵最高可達2780萬元”的重磅消息傳開了,去年熱播的《故鄉,別來無恙》以及今年暑期檔的《邊水往事》,這些劇集或是在成都拍攝,或是在四川立項,離不開當地的政策扶持。
成都天府寬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斌接受新黃河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地都在出臺政策,但是能夠像四川省拿出這么大一筆資金,在全國來說數目應該是最大的。”據他了解,過去三年里,很多企業到四川來拍攝、立項,或開公司,把四川的好故事帶到了全國電視觀眾面前,“所以從人才、作品和企業可持續發展三個維度上來講的話,四川的收獲都非常大,光是去年到四川來拍攝的劇組就有80多個。”
單是有資金支持還不夠,一座城市能否吸引劇組,還要考慮很多因素。趙斌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兩點是這座城市本身所擁有的文化內涵和可供劇組選擇拍攝的場景,能否滿足劇組的基本需求;其次,交通也很重要,以成都為例,在一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內覆蓋的半徑里面可以到達的點位非常豐富,所以從劇組取景的角度來講,轉場方便,可以同時集納很多有特色的景,拍攝成本就會降低;第三,就是服務配套,涵蓋劇組的吃住行服化道,以及延展出來的相應的報批手續等。
國產劇“影視+”在各個層面上,已經有了很多成功案例,而成功的核心無不是“好故事”,無論是“+文旅”還是“+演藝”,都要靠優秀作品實現。趙斌本人的職業經歷十分豐富,從媒體到影視行業,又通過人才引進回到成都,在“文旅+影視”方面很有發言權。他也發現,全國有不少文旅企業在近兩年呈現出一個共同的新特點,就是開始打造自己的影視專業團隊,“除了我們成都,濟南文旅、長春文旅都在打造影視板塊,成了一股影視行業里的新興力量。影視劇的創作還是要以講好故事為基礎,我們需要把線下的文旅資源和線上的影視資源進行相互導流,然后雙向奔赴。不管是文旅端也好,還是影視端也好,都需要好故事,大家不謀而合,創造了一個起點。”
張振鵬表示:“不僅是城市空間能夠成為影視拍攝的場景,更需要在城市里集聚優秀的影視企業、團隊和人才,產出優秀的影視作品,并且要有固定且影響力廣泛的影視節慶活動。打造“影視之城”,城市需要具有吸引影視行業人才在此長期工作和生活的環境,建立完整的影視行業上下游鏈條,形成影視行業發展壯大的內生動力。對大多數城市來說,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環境,提供影視拍攝的便利性條件,提升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借助影視劇傳播城市品牌,為市民帶來更多改善生活的機會,應當是務實之舉。”
影視劇爆火只是文旅發展的契機,“從網紅到長紅”是擺在很多影視取景地面前的課題。
張振鵬認為,地方借助“流量”效應,應當著力于產業發展和旅游服務兩個方面的提升。一方面,豐富優質文旅產品供給、推動新型文旅業態發展、構建多主題多要素融合的文旅產品供給體系,打造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另一方面,健全文旅服務體系、提升文旅服務質量,建立以游客為中心的文旅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方便、舒適的服務保障,塑造強大的服務保障力。
趙斌也結合自身經驗提供了兩點建議,“一個是對本地文化充分發掘,和影視充分融合。第二,是為影視端在早期創作和設計的時候提供一個規劃先行的觀念,把我們需要承載的城市IP,巧妙植入到影視劇當中,為后期的線下文旅聯動、展覽、文創品演繹等的培育孵化打開一個窗口。”此外,他還提出要多打組合拳,讓更多的影視劇為線下文旅服務,誕生多種消費新場景,這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為可持續發展贏得更多的主動權。
記者:任曉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