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眾面前表現得恩愛有加的明星夫妻,竟然出現在了一檔聚焦夫妻情感糾葛的綜藝里,黃圣依、楊子在節目《再見愛人4》中一亮相,尤其是黃圣依的“這是我想離婚的第三年”,瞬間沖上網絡熱搜頭條。
如何經營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是現代人的必修課。隨著《再見愛人4》的開播,黃圣依和楊子就成了這一周話題度最高的明星夫妻。節目中,從兩人的相處模式到面臨的情感危機,處處都能引發網友熱議。在《再見愛人4》制片人、總導演劉樂看來,新一季節目就是以更真實的議題,踏入婚姻深水區, “這一季在原有的1.0的基礎上,大膽的邁向了2.0,我們對親密關系、現實議題做了一個相對詳細的呈現和探討。所以這一季嘉賓的婚姻問題更加現實。”
劉樂說,作為全國首檔婚姻紀實觀察真人秀,《再見愛人》前三季呈現出多種典型婚姻樣本,節目也在第四季步入2.0時代,挖掘到深入親密關系超過十年的婚姻樣本,通過為期18天的“再愛之旅”展露更多婚姻本相。
新一季節目邀請黃圣依、楊子,麥琳、李行亮,葛夕、劉爽三對情感關系10年以上的夫妻,以“婚姻紀實觀察”為切口,真實呈現出不同婚姻樣本在親密關系中的掙扎與甜蜜、桎梏與覺醒。“比如,結婚17年的黃圣依與楊子,兩人在生活觀念上卻是呈現出非常‘陌生’的樣態,而在外人面前侃侃而談的楊子卻很難聽懂黃圣依的表達,也讓妻子逐漸喪失溝通欲望;麥琳與李行亮這對夫妻相愛多年默契十足,而鏡頭讓完美背后的裂痕昭然若揭;看不見妻子葛夕優點的劉爽,在事業上頗為擺爛,也無法滿足妻子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這些根本的問題也擴散成日常相處之中的諸多小問題......”
在這趟行程密集、環境陌生、輿論放大的“再愛之旅”中,疑惑、憤怒、悲傷、失落、甜蜜、默契等種種真實的情緒反應與細膩的情感呈現,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感情中的困境與女性的覺醒,讓更多觀眾得以通過鏡像的形式照見自己的親密關系,產生更多共鳴,而各種各樣嘉賓的選擇,也擴大了樣本的參考價值——為處于感情困境中的人提供了一個理性思考的機會,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親密關系復雜性的窗口。
與此同時,第四季依舊是一場珍貴的社會實驗,視角上也更對準女性意識的覺醒。“比如黃圣依身上從麻木到清醒的過程,以及其他女嘉賓的發言,觀眾也可以看到一個身處婚姻困境里的女性覺醒,這樣真實的力量最為動人。”
是“再見,愛人”,還是“再,見愛人”?《再見愛人4》從立意看更偏向于后者——讓囿于親密關系的夫妻在遼闊天地間,真正去直面婚姻里的尖銳,對于婚姻關系不斷求真、尋根,以發展的眼光去面對問題與挑戰,拓展更為豐富的婚姻困境與解法——如何更好地與靈魂伴侶“契合”,與自我“和解”。
在心理學視角下,《再見愛人4》從社會議題、親密關系視角來認識婚姻生活。“可以說,擁有十年以上情感關系的嘉賓們,各自面對的婚姻問題更為現實,在感情上也更多羈絆,呈現出更為復雜多面的婚姻樣貌。”
比如,在事業上捆綁頗深的黃圣依與楊子,兩人在親密關系中的反應也受到經濟地位、社會輿論等影響。種種樣態,也指向現實生活,比如現代社會快節奏生活對夫妻關系的影響,節目中黃圣依與楊子在忙碌工作中逐漸忽略了彼此的情感需求,妻子承擔過重的育兒壓力,丈夫忙于事業、人際關系的拓展;還有在婚姻中個人成長與伴侶關系的平衡問題,如何維持婚姻的穩定、看見彼此的付出等,麥琳與李行亮關系的失衡,也在于麥琳對婚姻關系中自我價值的難以評估。
通過觀察三對夫妻相處中反映出的情感模式,《再見愛人4》不僅解讀屬于新時代典型的親密關系,讓親密關系成為一面映照現實社會、自我成長的鏡子,對于修復促進夫妻關系具有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從嘉賓們的真實表現,不同夫妻間的互相看見,到觀察團的第三視角、播出后觀眾們的熱情參與,都讓這場關于婚姻的討論持續發生,于當下時代產生更多社會現實價值。”而且通過節目中的案例,引發了社會大眾對于這些問題的廣泛討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婚姻教育的作用。這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討論婚姻問題的平臺,也促進了社會對婚姻觀念的反思。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