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大師閔惠芬的二胡藝術不僅蜚聲海內外,更影響著一代代中國民樂人。10月20日在上海音樂廳,上海民族樂團上演“江河水長流”音樂會,懷念這位昔日師長。
音樂會演出了一系列曾由閔惠芬演繹或創作的二胡經典作品、改編作品、原創作品。在樂團邀請下,一批與閔惠芬有著不解之緣的當代名家,從五湖四海相聚上海,共同緬懷并回顧閔惠芬的藝術生涯。
“閔老師是江蘇人,與江蘇有深厚的淵源和感情。”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朱昌耀也是江蘇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與閔惠芬亦師亦友40年。現場,他激情上演《洪湖主題隨想曲》,此曲由閔惠芬根據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改編而成,表現洪湖赤衛隊女英雄對故鄉親人的深情,氣勢磅礴。
“閔惠芬將畢生精力和最美好的藝術奉獻給了中國民樂事業,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民藝術家。”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琵琶學會會長吳玉霞奏響《云想花想》,“我們屬于民樂藝術的兩代人,但在數十年的藝術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作為民樂藝術的文化行者,她受民間藝術滋養深厚,對民間音樂的整理、挖掘,誠懇而熱情。”
胡琴演奏家、哈爾濱音樂學院院長宋飛帶來劉文金作曲的《長城隨想》,這也是閔惠芬二胡藝術的頂峰之作。“我第一次聽閔老師演奏《長城隨想》是在小學畢業時。后來,我曾一口氣演奏給劉文金老師聽,他說,你的演奏中有一種氣質令我震撼,眼睛潮濕。”宋飛回憶,這種震撼的氣質,早已在她聆聽閔惠芬首演錄音時,植入內心。
閔惠芬和指揮家瞿春泉共同創作的《音詩——心曲》,由新加坡華樂團二胡首席趙劍華演繹。此曲為閔惠芬與病魔抗爭之時所譜,抒發了撥開烏云迎接明天、陽光燦爛照心田的心境。
“閔老師常說,多一點努力和用功,她就開心了。很多學生是追著老師上課,閔老師是追著我上課。”趙劍華還記得,閔惠芬剛動完手術,他不愿老師勞累,想以錄音形式上課,“閔老師偷偷從醫院出來,花3小時走到我家給我上課。這份恩情我永記在心。”
上海民族樂團全體胡琴演奏家帶來《喜送公糧》和《紅旗渠水繞太行》。這兩首由閔惠芬演繹的曲目,曾在上個世紀大受歡迎,表現了美好生活的盎然生機。
二胡敘事曲《新婚別》由閔惠芬首演,根據杜甫的同名樂府詩創作。樂團二胡演奏家段皚皚再現此曲,用二胡凄美深沉的音色,塑造一個深明大義的女性形象。《江河水》也是一首二胡名曲,在眾多演繹者中,尤以閔惠芬的演奏聞名。樂團二胡演奏家盧璐上演改編后的協奏曲版本,于哀婉中寄寓激越悲壯。
演出特邀閔惠芬之子、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劉炬執棒,“母親把我培養成一名指揮,就是想讓音樂延續下去。”劉炬說,母親也是上海民族樂團的二胡演奏家,“她一系列重要的作品和藝術上的成就,和樂團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