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李楠)10月19日,第四屆文化產業學術年會在湯山紫清湖酒店舉行,來自全國數十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視閾下人文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兩個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本次年會由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與國內近百所著名高校單位共同發起,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指導支持,由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南京大學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發展研究院、江蘇省文化產業學會主辦。
其中,第一場圓桌論壇以“中國式現代化視閾下人文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黃韞慧擔任主持人,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向民、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王廷信、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經濟研究所所長黃雋、云南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李炎、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潘谷平、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忠作為嘉賓參加論壇。
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向民指出,文化賦能不僅限于文化產業本身,還包括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并且強調了文化與科技、文旅融合的重要性。在推動地方旅游發展時,應更加注重挖掘文化內涵和講故事的能力,而非僅僅依賴大規模投資建設;同時,在非遺保護方面,除了技能傳承外,更應關注其背后的文化意義和精神價值。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經濟研究所所長黃雋強調在人文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文化設施的數量增長,更應重視這些設施對人們精神世界及價值觀產生的深遠影響。
第二場圓桌論壇以“新質生產力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雷丁學院副院長周錦擔任主持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張錚,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北京觀恒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祁述裕,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高維和,泰豐國際品牌戰略中心總經理鄭海龍,東南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趙天為作為嘉賓參加論壇。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張錚指出AI在文化產業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帶來的依賴癥問題,強調了在新質生產力影響下個人能力結構和宏觀經濟結構的變化,并呼吁加強理論創新、實證研究以及文化與科技創新之間的協同。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趙天為從表演藝術的角度探討了新質生產力(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對文化產業的促進作用,特別強調了技術在提升藝術表現和服務質量方面的重要性,并指出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結合技術和內容以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