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陳曦)一部《天演論》,驚醒沉睡的東方,梁啟超、蔡元培等盛贊;一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成為風靡的“熱詞”,影響了魯迅、胡適等一代人……今年是著名思想家、翻譯家嚴復誕辰170周年,10月18日,由團結出版社有限公司和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共同主辦的“嚴復與中西文明互鑒——《嚴復傳》讀書分享會”,在南京市江蘇第二師范學院舉辦。
活動現場
團結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總編輯張陽參加活動并致辭。本書作者、江蘇第二師范學院人文學部主任、教授馮保善與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光芒,國家一級作家、鳳凰出版傳媒副總編輯王振羽參加活動,并就嚴復的勵志人生、嚴譯名著與近代思想啟蒙以及嚴復與中西文明互鑒話題進行對談。江蘇第二師范學院七十余名學生參加活動。分享會由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副院長陳進武主持。
張陽在致辭中說,嚴復既是首先引進西學的“新青年”,又是堅持“舊法不可偏廢”的“守舊者”。無論是從翻譯成就還是從其思想對近代社會的影響來講,嚴復都是近現代史上無法逾越的高山。為嚴復著書立傳,繼承發揚嚴復的愛國主義精神、改革創新的思想,讓嚴復的精神鼓舞更多的新生代,是新時代賦予出版人的責任。《嚴復傳》的出版不僅是對嚴復生平的記錄,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深刻映照出中國近代文化史、思想史及教育史的波瀾壯闊與深刻變遷,是對那段歷史的一次深刻反思與全面總結。
張陽表示,從1998年《嚴復傳》的首次出版到2024年的修訂再版,團結出版社見證了作者馮保善由青年學者成長為知名教授,這不僅象征著雙方友誼的升華,也是對嚴復思想的重要傳承。希望能夠借此活動,進一步加深與南京地區作者朋友的聯系,一起努力創作出版更多的優秀作品。
《嚴復傳》作者馮保善
嘉賓對談環節,馮保善從“文科有何用”這一問題切入,以魯迅、胡適等人受嚴復《天演論》的影響為例,闡釋文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將其概括為“無用之大用”。馮保善介紹了嚴復的人生故事和嚴譯名著的重要影響,并從師者的角度分析了嚴復的思想與精神對于當下治學的重大意義。
張光芒分享了閱讀《嚴復傳》的感受,他表示,為嚴復這樣一位思想家和啟蒙家立傳,需要在考證大量史實的基礎上集腋成裘,要敢于“啃硬骨頭”。在探討嚴復這一充滿復雜性與多面性的歷史人物時,馮保善教授以其客觀公正的傳記寫作手法,加之深邃敏銳的歷史分析能力,不僅精準描繪了嚴復的人生軌跡,更深入挖掘了其文學創作背后的深層動因,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肖像。
《嚴復傳》
王振羽站在歷史的角度,為同學們剖析中國人的思想變遷歷程,并肯定了嚴復思想對當時社會的啟蒙意義。王振羽建議同學們保持紙質書閱讀的好習慣,并在閱讀中樹立正確價值觀,進一步培養自己獨立判斷和思考能力。
嚴復是北京大學的首任校長,并參與創辦復旦公學、安徽高等學堂等機構,而且最先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這一理念成為當代基礎教育“德、智、體”全面發展標準的基礎。嚴復強調通過教育來“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培養全能的人才,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對中國現代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嚴復傳》以扎實的史料為依據,生動真實地還原了嚴復早年喪父、科舉受阻,轉而投身船政學堂,品學兼優任教北洋水師學堂,后因甲午戰敗投身翻譯事業以筆醒世的勵志人生。此外,本書不僅講述了嚴復的家庭環境、人際關系、事業起伏等與嚴復人生密切相關的人和事,還對嚴復翻譯作品的特點和思想進行了闡述,通過翻譯作品展現了嚴復的自由經濟思想、民主與法制思想等現代科學思想。
互動問答環節,學生積極提問,現場氣氛活躍,活動嘉賓就“如何避免思想桎梏”等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了交流與探討。(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