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莊劍翔)近日,一張87年前的老照片重新現世,被揚州老照片館負責人慕相中收藏。這張照片上,新郎名叫陳孝直,新娘名叫梅清漪。這一對新人的背后,是揚州兩個大家族陳家與梅家。10月17日,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慕相中,了解兩大家族的故事。
△結婚照正面
這張泛黃的照片上,一對新人身著禮服、婚紗,面向鏡頭,清秀恬靜而不失氣質。在照片的背面,則寫著“程枚小姐惠存,陳孝直、梅清漪贈,五月十日”的字樣。這一對新人,大有來頭。
△結婚照背面
新郎陳孝直生于1913年,1933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后在香港、揚州多地工作。而陳孝直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瘦西湖鳧莊主人陳臣朔。
鳧莊是何所在?陳臣朔又是何人?揚州學者戴求曾考證過。陳臣朔,名易,字鳧憶,號藥閑,又號醫懶。生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父親陳延怡英年早逝;母親方留姑,是揚州“二方”(方地山、方澤山)的胞姐。陳臣朔氣宇軒昂,天資過人。從小入二舅父方澤山辦的洙泗塾館讀書,稍長,即能詩能書能畫,且善辭令,喜交游。
陳臣朔一生任過貧兒院院長,辦過《淮揚日報》《透視報》,開過小農場、碾米廠、百貨店、卷煙廠、飛獅公司,甚至還開過一家叫“待訪軒”的古董店,均因經營不善而相繼關閉。這可能與他放蕩不羈的性格有關。
同時,陳臣朔還是冶春后社重要成員。冶春后社是晚清時期揚州地方名流文人學者追懷康乾盛世,繼冶春詩社而成立的文學團體。近人李伯通曾以揚州冶春后社詩人為原型寫過一部小說《叢菊淚》,其中一個叫東方朔的人便射指陳臣朔。陳臣朔的詩中,以“遣興”“感懷”一類居多。1929年,名畫師陳康侯畫《育蠶圖》,陳臣朔便在其中。
1921年,陳臣朔在瘦西湖水之上建造了別墅,取名鳧莊。鳧莊之勝在環于水而又鳧于水,有平臺雕欄,可以露天而坐,憑水而眺。西側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視橋亭之美,俯視游魚之樂。如今,鳧莊已是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是瘦西湖中必打卡的經典之一。
新娘梅清漪的家族中也出過諸多名人。揚州學者顧一平考證,梅清漪的父親名叫梅鶴孫,生于1894年,工詩詞,善書法,精鑒賞,曾歷時5年撰成《青溪舊屋儀征劉氏五世小記》。梅鶴孫的母親劉師鑠,是中國著名國學家劉師培的胞妹。
△揚州淺刻名家黃漢侯為陳孝直夫婦新婚所刻牙牌
“他們的婚禮可謂是儀式感滿滿。”慕相中介紹,在求證照片拍攝年份時,從戴求處得知了當年更多的消息。戴求找到了陳孝直的女兒女婿,并在他們家中找到了揚州淺刻名家黃漢侯為陳孝直夫婦新婚所刻的牙牌。所刻文字為三國曹植《洛神賦》節選。落款為“孝直世兄 映琬女士吉鑒,丁丑暮春 黃漢侯”,這不但彰顯出當年二人新婚的深厚內涵,也由此推斷出結婚時間應為1937年。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