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夏梓 符堅
“誠邀你來到美術館的空間,一同伴隨《斗轉星移》的語境,感受棋盤上的風起云涌……”“邀你帶上老物件,來參加‘物語敘事’……”“可在專屬標簽上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于互動墻上……”10月17日,湖北美術館入口處的幾幅海報,吸引不少參觀者圍觀。這些向觀眾發出的互動邀請,來自傅中望的藝術展。
當天,雕塑家傅中望的兩個展覽同時開幕——“傅中望文獻展(1974—2024)”在合美術館揭幕,“類聚——傅中望作品展”在湖北美術館隆重開場。
雙展同開,一靜一動
“傅中望文獻展(1974—2024)”是@武漢2024重要項目,也是2024武漢雙年展平行展之一,還是合美術館成立十周年系列展覽,以文獻的方式全面呈現了傅中望從藝近五十年的藝術生涯檔案的全貌,在展廳中,依時間軸依次搭建木架,承載起這些文獻和藝術生活資料,整個展覽如同一件大型的裝置,全方位展現傅中望的藝術世界和生活世界。
“類聚——傅中望作品展”在湖北美術館二樓4、5、6、7號展廳和負一層特展廳,展出傅中望早期代表作和新作品近40件(組),涵蓋雕塑、互動裝置、公共藝術、影像等多種形式。
“類聚”,原指同類的事物匯聚在一起。傅中望通過作品賦予“類聚”多重含義:共同主題或概念的聚合;文化、傳統和時代的融合;多樣性的呈現;社會現象和人類經驗的集合;藝術與生活的緊密關聯;觀眾的參與和互動。因此,“類聚”既指代傅中望作品中所呈現的各種元素和題材的聚合,亦能理解為藝術家對社會現象和人類生活的深度觀察與思考的集合。通過本次展覽,可以看到傳統文化在當代藝術中新的生命力,也能體驗藝術以科技創新作為驅動所產生的“類聚”。
藝術之約,邀你互動
新聞記者現場看到,“類聚——傅中望作品展”有很好的互動性,除了前面提到的邀請海報,在相當多的作品中,都能看到藝術家在主動打破作品與觀眾的界線,并努力推動著兩者的交互。
《我是楔子》使用著色的海綿,參觀者可坐、可躺,亦可與天花板上的鏡子互相對映;大量樹枝構成的《眾》,既有自然的氣息又有密實的秩序感;《上網》用大量的不同型號的手機,喚起了不少人的時代回憶;《界線2號》使用了各種鞋,從地面到墻面到天花板,平凡物品也被激發出了巨大能量;《枝語橫序》講述城市的記憶,作品中使用的主體材料,是2024年初武漢遭遇凍雨雪霰的極端天氣時被冰雪壓斷的樹枝。在這個作品的旁邊,就是“枝語敘事”的互動區,參觀者可以使用專用標簽,寫上自己的想法,貼到墻上,成為展覽的組成部分。
負一層特展廳中的作品,則帶著濃烈的工業風。傅中望以“磁鐵”為主要載體,將各種生活中的鐵質物品被吸附在上面。他介紹,這些物品都是他拎著磁鐵去各處“打撈”而來的,從鐵盒到車牌到金屬工具,包羅萬象。他說:“我‘打撈’了很多日常物品,把它們放在展覽當中,是為了喚起人們對過去的記憶,對生活細節的一些記憶。”
(圖片除注明外均為陳凌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