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衛視和騰訊視頻攜手推出的音樂綜藝節目《有歌2024》在杭州舉辦發布會,眾多樂迷、音樂人和媒體齊聚一堂。發布會現場,主辦方和節目團隊分享了創作理念,節目嘉賓——李宇春、張信哲、張震岳、蔡健雅、汪蘇瀧、陳粒等著名音樂人也暢談了對音樂的獨到見解,展望了華語音樂的未來。
《有歌2024》將于10月11日起每周五20:20在浙江衛視、Z視介、騰訊視頻播出。
為原創音樂提供嶄新舞臺
《有歌2024》是一檔致力于尋找華語樂壇下一個“大熱金曲”的原創音樂類節目。與以往以翻唱為主的音樂綜藝不同,該節目著重于挖掘原創音樂作品,并試圖通過新的模式讓更多未被發掘的好歌獲得廣泛傳播。正如總導演孫競所言:“我們抱著‘自殺’式的心態來做這個節目,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去挖掘那些值得被更多人聽見的原創歌曲。”
在節目中,新生代音樂人與“尋歌官”們通過對歌曲的打磨和創作,將一首首尚未公開的demo轉化為更成熟的作品。這一過程不僅展現了音樂創作的挑戰和機遇,更反映出華語樂壇近年來在原創音樂領域所面臨的困境和希望。
發布會期間,主持人與嘉賓們圍繞節目內容及個人的音樂觀展開了深入對話。李宇春坦言,自己很少參加音樂綜藝,但《有歌2024》的平臺吸引了她:“我做音樂已經20年了,經歷了從卡帶到CD,再到現在短視頻傳播的時代。這個節目給了我一個很好與其他音樂人交流的機會,也讓我面對觀眾的反饋。”李宇春還提到,如今7秒鐘的副歌快餐式傳播對創作提出了新的挑戰,而她希望通過這個節目與觀眾分享更加深刻、耐聽的作品。
張震岳則表示,如今樂壇同一首歌被反復演唱的現象讓他感到無奈:“我們聽那么多綜藝,聽同一首歌聽膩了。版權問題導致大量翻唱盛行,卻沒有真正的新歌出現。”他認為,正是《有歌2024》這樣的平臺能為原創音樂提供一個嶄新的舞臺,幫助那些有才華但未被發現的音樂人。
張信哲也分享了他在節目中最難抉擇的時刻——當面對多首好歌時,必須根據賽制淘汰部分作品,這對于每個尋歌官都是一種煎熬:“每一位被淘汰的音樂人并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優秀,只是我們要保留那些我們能夠真正產生共鳴的作品。”他希望未來的賽制能有所調整,給予更多優秀的原創作品展示的機會。
通過嘉賓們的對話,華語音樂的現狀和未來發展也逐漸清晰。李宇春、蔡健雅等人不約而同地提到,隨著傳播媒介的變化,優秀的新歌往往被淹沒在信息洪流中。蔡健雅感慨道:“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金曲,但如今新歌的傳播渠道太多,信息太雜,很多好歌根本沒有機會被聽到。” 她希望通過《有歌2024》讓更多優秀的新歌被發現和傳唱,避免樂壇陷入只依賴經典翻唱的循環。
音樂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對于未來華語音樂的發展,張震岳持樂觀態度。他指出,新生代音樂人已逐漸掌握話語權,數字化的創作手段使得音樂制作更加便捷:“以前我們需要錄音棚,現在一臺筆記本就能完成。”他強調,華語樂壇的革新和多樣性將繼續擴展,無論是說唱音樂的興起,還是小眾樂隊的嶄露頭角,音樂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有歌2024》的創新不僅體現在形式和內容上,還涉及對技術的包容與思考。李宇春被問及是否會接受AI創作的歌曲時,她表示:“AI已經是不可逆的技術,它可以成為一種工具,但替代不了人類情感。音樂創作中的人生體驗和思考視角是AI無法復制的。” 她的觀點反映出當下音樂人與科技之間的微妙平衡,即在接受技術進步的同時,仍需保留音樂最本質的情感內核。
從發布會現場的討論來看,《有歌2024》不僅是一檔音樂綜藝,更是一場對華語樂壇未來的探索與守護。正如總導演孫競所言,做原創音樂的音樂節目是一項冒險,但也是對音樂行業的責任與熱愛。而李宇春、張信哲等嘉賓的觀點也提醒著我們,盡管音樂的傳播方式在不斷演變,但優質的音樂內容仍然有其恒久的價值。《有歌2024》力圖通過原創音樂的力量,為華語樂壇注入新鮮血液,鼓勵更多年輕音樂人創造出時代的金曲。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音樂環境中,唯有堅持創新,擁抱變化,才能找到華語音樂的未來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