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劉臻)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于10月5日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開幕。10月4日,音樂節新聞發布會在中國交響樂團排練廳舉辦。本屆音樂節以“樂聚北京悅聽世界”為主題,繼續秉承“傳承與創新”的理念,匯聚中外頂尖音樂家,帶來多場精彩演出,展示豐富多樣的音樂文化。開幕音樂會“百鳥朝鳳中西齊鳴”濃縮了音樂節藝術策劃的初衷,將中外作品薈萃于一臺音樂會,將東西方樂器的獨奏大師匯集在舞臺,以最隆重的方式為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揭幕。
在發布會上,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余隆表示,“非常開心能夠和今天到場的新老朋友聚在一起。中國交響樂團是音樂節的老朋友了,第一屆音樂節就有過登臺。譚盾、王健、陸威、趙聰都是我的老朋友,劉雯雯第一次在音樂節登臺,歡迎這位新朋友。中國古典音樂薪火相傳,我們都在努力讓中國音樂走向世界,這場音樂會見證了一代代音樂家的努力。”
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在發布會上細述策劃理念。“本次開幕音樂會不僅展現了中西合璧的藝術精髓,更是將新老音樂家同臺共演的構思融入其中,既承載了傳統的深厚底蘊,又展現出創新的銳意進取,兩者相得益彰,交相輝映。”與此同時,鄒爽表示,北京國際音樂節27年來一直秉持著通過音樂,將中國概念帶向世界的理念,樂于成為中國青年音樂家們走向世界舞臺的起點,全世界關注中國青年音樂家的焦點。青年演奏家不僅代表了中國新生代音樂人的力量,更是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自信與活力。“如今走過了悠悠歲月,在新老相承的脈絡中,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音樂家涌現。我們很欣喜看到民樂的領域也迎來了劉雯雯這樣的青年演奏家,這正是大家在音樂節歷史中見證的一幕幕薪火相傳、后浪涌現的盛況。”
作為本次音樂節開幕音樂會的出演樂團,中國交響樂團與北京國際音樂節有著深厚的合作歷史。自1998年第一屆音樂節起,中國交響樂團多次參與音樂節的演出,為推動中外音樂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交響樂團黨委書記周宇表示,“樂團與音樂節的合作是一種共生共榮的關系。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成長歷程,見證了中國交響樂團從1996年更名后的發展與蛻變。樂團將在未來繼續與音樂節共同成長,努力為觀眾帶來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
本場開幕音樂會,譚盾是指揮家和作曲家的雙重身份。作為指揮家,他對這場音樂會充滿期待,譚盾認為,“上半場,趙聰的琵琶與劉雯雯的嗩吶如東方古韻交織,余音裊裊;下半場,陸威的小提琴與王健的大提琴如西方情韻低訴,婉轉悠揚。中西合璧,古今相融,妙不可言。《北京中軸龍脈之鐘》奏響之時,鐘聲與琵琶融為一體,是向中國傳統文化的致敬。大提琴家王健和小提琴家陸威兩位西方樂器演奏家的合作,則是展示西方音樂的經典作品,是場跨越國界的音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