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本草綱目》這樣描述欒樹:此樹葉似木槿而薄細。花黃似槐而稍長大。子殼似酸漿,其中有實如熟豌豆,圓黑堅硬,堪為數珠者,是也。五月、六月花可收,南人以染黃甚鮮明,又以療目赤爛。
如今,在李時珍的故鄉蘄春,欒樹作為一種行道樹被栽植到大街小巷,年年季季,風情不改。
秋分過后,欒樹花落,一串串三棱形狀的果實掛滿樹梢。果實先是淺綠,漸漸變粉紅、緋紅、酒紅,又變赭紅……密密麻麻的蒴果像一個個小燈籠,又像一串串風鈴,高高地掛在枝頭,如火如炙,耀眼絢爛,裝點著秋天,美如畫卷。
作家史鐵生這樣描述它:大樹下,破碎的陽光星星點點,風把遍地的小燈籠吹得滾動,仿佛喑啞地響著無數小鈴鐺。
欒樹的別名很多,也叫木欒、欒華、搖錢樹、燈籠樹等。當今還有黃金樹、金雨樹、國慶花等詩意而夸張的名字。
幸運的是,我辦公室的窗前,就生長著一棵大欒樹。相看兩不厭。春我可觀其葉,夏我可觀其花,秋我可觀其景。枝繁葉茂是它,黃花滿樹是它,“蒴”果累累也是它,它用勤奮和多姿詮釋了“一年能占十月春。”
深秋的大欒樹,堪稱是小城秋天最得意的代表作。開花結果,一樹三色,底色是綠葉打下的青翠,枝頭點綴著金黃的小花,粉紅果實團團簇擁,一半春夏,一半秋冬,四季在此交匯,欒樹用最繽紛斑斕的顏料共同勾勒一幅驚絕奇妙的風景畫卷。
奇妙,震撼,絢爛的一生,便是欒樹的花語。
欒樹花開,秋意漸濃。欒樹溫婉、沉靜、內斂,其實生命如火般熾熱。
花開成果,欒樹提燈。行走在秋日里的我們,喜歡時常抬頭看看,當那抹絢爛入目之時,風搖蒴果,叮鈴作響,無數美好便與我們不期而遇!
(肖滿霞,黃岡市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