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高東起 朱睿怡 韓婷
9月27日,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高山仰止”——新杏壇·大家講活動在山東省曲阜市尼山賓舍舉辦。本次活動是山東省尼山書院國學公開課的特別課堂,也是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本次活動圍繞“對話孔子 互鑒文明”這一主題,充分利用尼山書院國學公開課這一陣地,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劉慶柱,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韓國國立安東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李潤和,《文史哲》國際版執行主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孟巍隆開展主題演講、主旨對話,從不同角度和側面講授深厚博大的儒家思想。
“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語言、不同時代的問題,用不同時代研究孔子的人的解讀,把四書五經和現實社會結合在一起,總結濃縮出一些道理來。”劉慶柱認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與儒學密切相關。儒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塑造中華文明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孔子儒學寶庫中的思想特質、理論品格、價值偏好,深入探析儒學與中華文明突出特性之間的內在關聯,將有助于更好理解把握中華文明,進一步堅定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自信。
酈波表示,中國在擁抱全球化。儒家提出的方案是“仁者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就是共贏思維。此外,《論語》里的三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也提供了改變人的認識、改變社會的方案,需要長時間堅持。所以要繼續倡導多讀書、終身學習,培養更多有理想、有知識、有能力的社會中堅力量,共同為社會進步而努力。
“我來中國留學已經9個月了,平常上課時老師也會講到孔子、講到儒家思想。孔子的學說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歡迎,他的智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印度尼西亞留學生張明輝表示,來中國留學前,他只通過看電影了解到孔子;來中國留學后,通過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他更深刻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上個月,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上,老師教我說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非常喜歡。儒家思想就像一座連接中國文化與世界的橋梁,孔子文化節是一項重要的國際活動,相信這次孔子文化節一定會非常精彩。”
截至目前,山東省154個公共圖書館均建成了統一標準的尼山書院,已開展孔子、孟子、陽明學、朱子、荀子、董子、顧炎武、王夫之等8個系列96場名家公開課,年均服務群眾190多萬人次,與10多個國家和地區文化機構建立了密切聯系,逐步發展成為山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重要窗口。
據悉,從9月28日開始,為期一周的2024年山東省尼山書院國學公開課“國際孔子文化節專題課堂”將開展,通過現場和線上的方式在山東省圖書館大明湖分館尼山書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