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袁曉西、吳毅)9月28日,武漢市新洲區在問津書院舉行紀念孔子誕辰2575年祭孔大典。祭孔大典采用現場活動和網絡直播相結合的方式,聯動海內外60余家孔廟、文廟、書院和文化社團機構參與。傳承千年文脈,打造問津教育文化坐標。
問津書院位于新洲舊街,20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國,“使子路問津”的著名典故因此得名。西漢,問津書院在孔子問津的舊址上始建,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大學 ”之一。歷史上,問津書院曾與岳麓書院、東林書院、白鹿洞書院等齊名,并稱四大書院。
2012年,新洲區實施問津書院大修工程,這次大修距離上次民國初年的大修已整整一百年。參照清末《問津書院》新廟圖總體空間布局,按照修舊如修、保持原規制的法則,進行修繕保護。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黃鐘大呂、絲竹之韻間接響起,小學生們的吟誦聲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空。 當天上午,祭孔大典在儒學經典《論語》的誦讀中啟幕。現場表演情景劇《回車埠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相傳孔子在回車埠問津講學的情形。激情演唱的歌曲《問津千年》,盡情展現了儒家文化在新洲這片“問津故地”的傳承與弘揚。
上午10時許,鼓聲陣陣,莊重肅穆,祭孔大典儀正式開始。參祭人員列隊而立,主祭人員依次向至圣先師孔子敬獻花籃,六佾舞伴隨表演,現場恭讀祭文,最終完成祭孔儀式。據悉,祭孔大典主要包括樂、歌、舞、禮四種形式,有“聞樂知德,觀舞澄心,識禮明仁,禮正樂垂,中和位育”之說。
朱熹、龍仁夫、王陽明等歷代諸多鴻儒曾在問津書院登壇授業,講學布道,問津書院是孕育元、明、清三朝鄂東文人的搖籃,也是鄂東地區的文化坐標。當天游人如織,來自東南亞和國內的萬余游客慕名而來。近年來,前來問津書院陶冶和觸摸傳統文脈的游客和市民越來越多,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這里與傳統文化對話交流。新洲區借勢打造問津文旅品牌,形成以“問津文化”為核心的文旅教育綜合旅游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