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華文明的璀璨星辰——“紅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討會在赤峰市召開。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黨郁在研討會上發布:在內蒙古赤峰敖漢旗下洼鎮八旗村北1.5公里處新發現的敖漢旗元寶山積石冢遺址,出土一件長15.8cm、寬9.5cm、厚3cm的玉龍,是紅山文化百年考古發現的體量最大的玉龍。
遺址出土的至今體量最大的玉龍
敖漢旗元寶山積石冢遺址為內蒙古自治區目前考古發掘的最大的紅山文化晚期的積石冢,也是第一次發現南方北圓、南壇北冢的墓葬兼祭祀為一體的建筑遺存;冢內大墓出土的玉龍是目前考古發掘出土中體量最大的一件;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紅山文化玉器,基本涵蓋了紅山文化玉器的大部分類型,填補了內蒙古地區考古出土玉器研究的空白。
出土玉器
該遺址出土的玉料、鉆芯、玉器殘件等為探討紅山文化玉器加工技術、玉料來源與使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元寶山積石冢石砌建筑遺存,為深入研究與探索河套地區石城建筑技術與藏玉于墻習俗提供了新的線索。
專家現場接受媒體采訪
元寶山積石冢遺址位于赤峰市敖漢旗下洼鎮八旗村北1.5公里處。2024年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向國家文物局申請考古發掘。經國家文物局批準,4月底對該遺址進行調查和勘探工作,5月正式啟動發掘,經過三個多月的考古工作,明確該積石冢為一處集墓葬建筑與祭祀建筑為一體的紅山文化遺址。
敖漢旗元寶山積石冢遺址北部圓冢
目前可知北部的圓形積石冢的外冢墻直徑23.5米,晚期積石堆直徑可達28米。本次考古共發掘出土百余件紅山文化玉器,出土大小不等3件玉豬龍,其中1件體量最大。截至目前,累計發掘面積達14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1座、石堆3座、灰坑1座、祭祀坑1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各類遺物200余件。
積石冢發掘全景
元寶山積石冢壇冢合一的建筑本體,冢內積壇內發現的紅山文化墓葬,出土的大量形制不一的無底筒形器、玉石器、彩陶器、蚌貝器物等,為深入了解紅山文化晚期的社會形態、組織管理、人地關系、玉器加工,為探討紅山古國文明階段禮制文明初步形成、西遼河文化探源以及紅山文化申遺方面都具重要意義。
敖漢旗元寶山積石冢遺址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