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9月22日訊(通訊員 玄萱 記者 董婉愉)昨天下午,作為南京市文化惠民百千萬工程之一的“金陵綺夢——趙玉姝昆曲清音會”在南京市文化館上演。演出由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裘彩萍擔任藝術指導,多位重量級大咖助力。90后非遺傳承人趙玉姝擔任總策劃、演唱與編劇,集結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高校的青春菁英力量,共同打造了一場注入青春活力的古典新夢。
南京有著太多的昆曲故事。明太祖朱元璋點贊昆山腔、戲劇大師湯顯祖在南京創作“玉茗堂四夢”的第一夢《紫釵記》,開始了他“夢”的歷程,聲名遠播的“秦淮八艷”,個個都是擅演昆曲的名伶……
漫漫歷史長河中,南京孕育了豐厚的昆曲文化。無論是明清時期還是當下,南京都親歷了昆曲的興盛與輝煌,見證著昆曲的傳承與復興。
本次昆曲清音會是一場沉浸式南京昆曲citywalk,用演出的形式講述南京的昆曲故事,帶領觀眾走進了南京許許多多與昆曲相關的歷史古跡,明孝陵、夫子廟、棲霞山、莫愁湖、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在清麗婉轉的昆曲聲中,金陵綺夢躍然呈現于觀眾眼前,熱烈的掌聲接連響起,現場觀眾深深感受到昆曲的韻味與魅力。
跨界融合是本次演出的一大亮點,本次清音會別具新意地以昆曲演唱+人聲講述+現代舞+古琴+童聲等多種藝術形式remix的方式,交融出如金陵山水圖般渾然一體的動人畫卷。
柔漫悠遠、典雅成熟的昆曲聲中,融合清脆稚嫩的童聲,生生不息的傳承精神于此刻綻放;在人聲講述中,觀眾得以深入了解南京與昆曲的前塵往事;伴隨著疏麗柔美的昆曲旋律,昆曲之魂——蘭花被喚起,翩翩輕靈的現代舞蹈令人沉醉進古色古香的昆曲時空;當古琴聲奏起,瞬間將觀眾拉入回味悠長的古典情境……
演出創造性地用昆曲清音會的形式講述南京與昆曲的故事。演出由三章構成:第一章為集賢賓·金陵尋夢。講述歷史上發生在南京的重要昆曲事件、名人、名作。第二章為憶王孫·紅樓幻夢。講述了南京孕育的文學巨作《紅樓夢》與昆曲的淵源。第三章為滿庭芳·古都新夢。講述了南京大氣包容的城市性格與昆曲雅俗共賞的藝術精神交相輝映,以及昆曲在南京的傳承與復興。
清音會選取了昆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曲目,包含了南曲、北曲、集曲等多種曲目樣式,充分展現水磨昆腔的多元魅力。《牡丹亭》中的【皂羅袍】【山坡羊】【集賢賓】、《思凡》中的【風吹荷葉煞】、《玉簪記》中的【懶畫眉】等。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昆曲名段,《西廂記》中的【端正好】、《長生殿》中的【鶯簇一金羅】……這些不太常見的曲目也出現在舞臺上。此外,演出還表演了一首詩詞曲唱,用昆曲演唱方法演唱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作【憶江南】。
演出現場,多位業界大咖蒞臨。對于此次新穎的演出形式及90后昆曲工尺譜非遺傳承人趙玉姝的表演給與較高評價。省演藝集團副總經理、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李鴻良演出后表示:“吳梅大師當年丟的那顆種子現在開始開枝散葉,今天這臺演出形式非常好,將昆曲和南京的前世今生表述得十分清晰。”
92歲高齡的昆曲研究泰斗、南京大學文學院吳新雷教授說:“從吳梅、錢南楊,到我和俞為民,再到解玉峰,趙玉姝算是第五代昆曲傳承人,我們一直在努力將昆曲在南京傳承推廣。趙玉姝得到江蘇昆劇院裘彩萍老師的悉心指導,她的專業水平也更上一步。”
江蘇省昆劇院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昆曲與工尺譜”代表性非遺傳承人裘彩萍表示:通過努力,趙玉姝這幾年的成長很快,個人專場很成功。希望昆曲繼續得到傳承發揚,將這門中國傳統藝術發揚光大。”記者看到,現場不少觀眾是年輕人,有的甚至還是學生,他們表示也是第一次觀看昆曲演出:“有被驚艷到”,表示感受到了昆曲藝術的魅力。
演出總策劃、編劇、主唱趙玉姝表示,未來會繼續傳承傳播好昆曲藝術,繼續探索當代年輕人對傳統藝術的創新詮釋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