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戎鈺
攝影記者 肖顥
通訊員 黃敏 魯黎
在中秋夜走進博物館,這樣的奇妙夜,值得回味一年。
9月17日晚7時許,湖北省博物館內人頭攢動,大批參觀者在月光輝映下走進博物館,賞中秋晚會,逛“賞月市集”;體驗飛花令、禮樂投壺,聽專業策展人詳解館內新展……今夜莫問明月幾時有,共享“江漢同龢中秋夜”。
為了給文博愛好者們營造一份獨特的中秋記憶,湖北省博物館在9月15日至9月17日間舉辦了一系列中秋限定活動,其中,除了有游客最愛的博物館夜游,還于9月17日晚舉辦了“賞月市集”、中秋文藝演出等。
當晚,在“賞月市集”最醒目的打卡拍照區,身著傳統漢服、以古風造型亮相的00后女生唐詩吸引了無數目光。她告訴新聞記者,得知湖北省博物館要舉辦“江漢同龢中秋夜”活動,她特意盛裝出席,希望為自己的中秋節記憶留下極具楚風韻味的一筆。
記者注意到,除了唐詩,當晚還有大量年輕參觀者穿著漢服入場,當這些身影在各展廳文物間穿行時,也讓其他游客生出“今夕何夕”的奇妙之感。
當晚7時30分,一場以月亮為主題的特色音樂會在省博南館一樓大廳上演。笛子獨奏《十五的月亮》、排簫獨奏《月亮代表我的心》、器樂合奏《彩云追月》、歌伴舞《月光》《彎彎的月亮》……10個圍繞月亮展開敘述的文藝節目次第亮相,讓“月亮”成為當晚的最耀眼主角。
當演員們在臺上傾情演繹月亮之美時,數十位來自華中師范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在臺下不約而同地拿起手機,記錄下這唯美一刻。中文非常流利的郭飛龍來自塞內加爾,他告訴新聞記者,他和同學們這次是組團來省博過節,希望在這個特殊的文化之地,體驗最有文化氣息的中國傳統節日。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當晚第一次見到郭飛龍時,他正摟著一個大紙箱,為同學們分發月餅。他說,既然是過中秋節,必須得入鄉隨俗,吃上一塊月餅。
郭飛龍和同學們在演出現場看得如癡如醉,幾位來自安徽的游客卻抓緊時間去省博二樓越王勾踐劍展廳內參觀。一位游客告訴記者,湖北省博物館是聞名全國的“網紅”博物館,越王勾踐劍展廳的人氣之高也早在網上傳開,“我們看網上的短視頻,節假日想來湖北省博物館看‘天下第一劍’,要排一百多米的長隊,但這次博物館開放了夜游,游客比白天少多了,我們終于可以慢慢地看,細細地品了。”
中秋夜來省博,何止能“錯峰”看劍,還能專業看展。當晚,湖北省博物館的幾位文博專家客串起文物講解員,免費為參觀者導覽《浮金流燦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廣琺瑯特展》和《楮墨遺珍——湖北省博物館藏金石碑帖展》,讓大家既能看熱鬧,也能懂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