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湯煒瑋、通訊員雷二毛、蘆語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9月16日,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龍丘廣場上熱鬧非凡,“中交二航之夜”我們的節日——中秋·新洲區文明實踐游園會引得眾人駐足,人們或長袍廣袖,盡顯儒雅風范;或羅裙飄飄,婀娜多姿,大家齊聲誦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穿越千年,走進蘇東坡,領略宋詞的魅力。
據了解,最早出版于明萬歷年間的《黃岡縣志》記載,蘇東坡任職于黃州時,曾多次到黃岡龍丘(今新洲區三店街)訪問老友陳季常,故人相逢,格外開心。如今的三店還保存著蘇陳二人相交的“心送橋”和“服蘇亭”等諸多遺址,產生了“河東獅吼”的典故,這些都已成為新洲區重要的文化符號。活動開始前,播放了一條關于蘇東坡交游陳季常的紀錄片,介紹了蘇東坡與陳季常游歷于三店龍丘的一段經歷,揭示了蘇陳兩人與龍丘的淵源。
古時沒有推廣普通話,那么古人是如何吟詩誦詞的,現在的人們能聽得懂嗎?現場主持人問了幾名觀眾,市民都表示不知道。
湖北省十佳領讀者劉曉琳通過吟誦杜甫的《月夜憶舍弟》等詩詞,為人們揭開謎底。現場還展演了新洲非遺皮影戲劇目《嫦娥奔月》,栩栩如生皮影形象和解說,引得孩子們久久駐足;快書《月滿中秋》風趣幽默,惹得臺下笑聲連連。現場觀眾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中,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在深圳工作的林女士表示,“平日忙,趁著中秋假期回來跟家人團聚。好久沒有感受這么充實熱鬧、有文化的中秋節了。”
據活動主辦方、新洲區文明實踐中心負責人介紹,當天這場以中秋為主題的文明實踐游園會,設置了文明婚俗咨詢宣傳交流區、義診區、理發區、應急救援裝備展示區等三十多個展位,近百名各行業志愿者參加誦讀經典的同時義務服務市民,讓群眾在游園休閑中,感受文明實踐志愿服務。
據了解,文明實踐游園會是新洲區推出的一項文明實踐集中服務項目。通常選擇節假日傍晚時間,在群眾習慣休閑鍛煉的公園廣場,通過政府搭臺,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開展活動。今年至今已舉辦8場游園會,參與人數十余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