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服貿會上,一項項“高科技”大顯身手,“科技”和“文化”,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最近火爆市場的3A游戲《黑神話:悟空》中使用的動作捕捉技術,也在服貿會上讓普通人一試身手,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動作捕捉技術,也從幕后走向了前臺。
身穿黑色動捕服,全身粘上70多個反光點,在特定的空間內做扮演角色的動作,時而干脆利落,時而輕步慢移,眾多攝像頭360度無死角全程拍攝錄制,一旁的電腦上顯示著人物模型的動作,這就是動作捕捉演員“天命人”扮演者殷凱的工作日常。
動作捕捉演員 殷凱:很多角色的塑造和招式,都是演員和動畫師共同創作的,在不同的角色性格和角色武器上,我們一起發揮想象,并借鑒一些經典的招式把它完善出來。
目前,動作捕捉技術在動畫、電子游戲和虛擬現實等領域應用廣泛,從2015年入行到現在,殷凱也見證了中國動捕行業與動捕演員的發展周期。
2019年,他接到了《黑神話:悟空》的合作邀約。孫悟空作為家喻戶曉的角色,一千人有一千種理解,如何刻畫好游戲中“天命人”,殷凱下了一番功夫。他將“猴性”和“人性”結合,又融入中國傳統戲曲、武術文化的精華,甚至是一些炫酷的動作,使打斗場面既激烈又充滿美感。
“3A”游戲,一般指的是高成本、高體量、高質量,并且得一次性付錢買斷的單機游戲。故事背景宏大、劇情豐富的“3A”游戲,不僅收獲玩家青睞,更能帶動文化內容以數字產品的形式“破圈”傳播。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碩士生導師 熊碩:對于“3A”的定義是來源于業界的概念,在游戲文化工業或者產業領域里面最高的表現,需要有極高的藝術表現力,極好的信息科學技術能力,以及很好的內容生產。
目前,“3A”游戲市場主要被日本、美國、法國等國的游戲公司占據,《黑神話:悟空》上線,填補了此前中國沒有“3A”游戲的空白。
南昌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教授 何世劍:國際玩家通過游戲了解中國的神話故事、歷史背景和文化符號,增加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我們希望還有更多的“猴子”在路上,用游戲創新性地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也是文化自信的體現。
數字技術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彩
中國“3A”游戲在全球范圍獲得認可,是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國的文化產品正在借助數字技術,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彩。
今年7月,北京中軸線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始建于13世紀的北京中軸線全長7.8公里,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是我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傳統都城中軸線建筑群。
在北京中軸線成功申遺背后,多項數字技術也提供了助力,這也是全球首次數字化技術全過程參與世界文化遺產申報。
數字孿生技術是一種通過物理實體三維模型,配合實時數據更新,并進行動態分析和優化的先進技術,其在建筑、城市規劃、制造業等領域的應用廣泛。
用戶不僅可以進行虛擬游覽,還可以詳細觀察其內部結構和建筑工藝,并隨時調取具體建筑的歷史演變信息。
中軸線申遺項目成員 郭琳娜:像巴黎圣母院的修復過程,也是從一款游戲的數字測量成果中提取了它的圖紙,這也說明了數字產品對古建筑保護以及傳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與之相輔相成的虛擬仿真技術則是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創造一個虛擬的環境,用戶可以在這個虛擬環境中進行各種操作和實驗,幫助用戶進行實踐培訓和演練。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節目《立春》令人印象深刻,演員用手中的發光長桿營造了大地回春、萬物生長的意境。而這個最終表演方案正是通過仿真系統生成的數百個方案中篩選優化而出的。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丁剛毅:開幕式《立春》的演出中,導演需求是確定人數、動作和走線,還要控制好時間,跟音樂背景還要匹配。從人數的測算,人的動作行為生成,一直到整個現場演出要素的虛擬化的配合,我們都用了仿真技術。
數字技術融入未來智慧生活
借助數字空間技術,傳統平面線性的文化產品,得以在虛擬的三維空間內多元呈現,中國數字文化產業正在以融合發展的形式,融入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來,數字文化產品正與旅游、體育等多個領域深度融合,創造例如博物館數字展區、在線旅游體驗等新的業態與消費場景,促進了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
暑假期間,“重返三星堆——古蜀王國奇幻之旅VR沉浸式體驗展”在四川博物院展出,參觀者只需借助輕量化的VR頭顯設備,就能以第一視角,穿林涉水,探訪青銅器作坊,感受三星堆文化的非凡魅力。
“重返三星堆——古蜀王國奇幻之旅VR沉浸式體驗展”工作人員 盧云:我們整個高精度的虛擬場景都是在云上實時渲染,渲染后再推流到投顯終端上。
今年春節期間,總臺央博“龍游神州”VR沉浸探索展在北京地壇廟會線下展出。通過云渲染技術,讓觀眾在龍年新春里沉浸式探索中國龍文化的悠久歷史。
此外,即將推出的“南極起航——中國海洋強國建設工程成果探索展”,以中國南極科考為背景,將科普教育與數字文化產品巧妙結合。
總臺“央博”技術副總 張婧:戴上VR眼鏡,就能“站”到雪龍二號破冰船上,低頭可以看到破冰現場,抬頭可以看到來自南極的極光。
不久前,中華中醫藥學會還推出了中醫藥動漫形象“灸童”,成為國內首個中醫藥領域的數字人形象,他將以趣味科普的方式帶領公眾領略中醫藥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中國動漫集團發展研究部主任 宋磊: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用動漫創意去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趣味的方式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副研究員 孫佳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數字文化產業外溢效應是非常豐富、多維的,通過相關的移動互聯網媒介生態,直接進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直接拉動了相關文化旅游、名勝景點的線下參觀與消費,我們要加大力度,通過市場化、產業化的方式來推動我們以數字文化產業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的升維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