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徐蔚
為深入開展“金融教育宣傳月”活動,普及保險知識,增強全社會保險意識,湖北省保險行業協會與楚天都市報?新聞聯合舉辦“我與保險的故事”有獎征文活動。自9月6日征文活動啟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目前活動仍在火熱進行中,截至目前,已有上百篇征文稿,來自全國各地的讀者以真摯的情感、細膩的筆觸、親身的經歷講述了自己與保險的故事。
暖心故事詮釋保險責任
征文活動啟動以來,熱度一路走高。來自湖北、河北、廣東、云南、安徽、福建、重慶等地的稿件涌來,文章體裁形式多樣,有快板書、詩歌、小說等,還有從《西游記》看保險的價值,角度清奇,又富有哲理。
投稿人因為家人或者自己,曾經出過險,獲得了理賠,感受到保險為投保人的健康與財產安全保駕護航。比如來自云南的錢先生的投稿《跨越泥沼的天梯》,為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在上級部門的倡導下,他在工會工作的三年間,協助平安保險公司為單位女職工和家屬辦理了“婦女安康險”。“花小錢,獲大益”這是發生乳腺癌和宮頸癌等疾患后進行理賠的女職工們共同的贊語。“保險給予人的是希望,是勇氣,是斗志,是走出沼澤的力量,是生命的曙光。保險是你我他跨越泥沼的天梯。”錢先生在文中寫到。
程先生來自黃岡市浠水縣的一個小山村,剛畢業工作半年的時候,父親被診斷為腦動脈瘤,幾十萬的手術費對于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父親一度想要放棄治療,程先生和村里的親戚朋友籌措資金,進行了手術。這時候,人保的經理人正在下基層向普通農民普及保險知識,聯系了程先生,告訴他父親的情況屬于重疾范疇,這位經理人幫忙收集材料進行理賠工作,程先生成功拿到了8萬多元的報銷款,雪中送炭。程先生也對保險行業大為改觀,為家里每個人都買上了保險。
除了普通老百姓的投稿,也有不少保險從業者分享自己服務客戶的故事以及對行業的感悟。從業14年的朱先生共銷售出了700余份保單,涉及270多個家庭。他感嘆:“1比之于700,甚微,然,1之于700,卻又不可小覷。我想只要這個‘1’能夠堅守初心,服務好每一個客戶,就一定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保險公司的消費者權益維護崗的胡女士,入職十余年,她從內向害羞不善言談的女大學生,成長為從容大方,和同事、客戶侃侃而談的保險老兵,用自己的專業解客戶之惑。她在文中寫到:“消保工作任重道遠,可能會遇到不少誤解、困難與挑戰,但只要用心,更多時候我們的能力就能從所遭遇的‘疑難雜癥’中得到鍛煉提升。”
這些涌著真情、裝著回憶的故事,流動于卷,傳遞溫暖,讓保險“穩定器”“減震器”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將評出100篇優秀作品
目前“我與保險的故事”征文活動仍在火熱進行中,您可以是保險從業者,也可以是保險投保人、受益人,還可以是準備了解保險的普通市民,都可以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您與保險有關的感人、有趣、溫暖的故事。經過評閱后,您的作品有可能在楚天都市報·新聞上刊登并結輯成冊,更有機會贏得令人心動的獎金。
征文對象分為兩部分,一是面向普通市民,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對保險的感受;二是面向保險從業者,講述服務保險客戶、與保險共同成長的故事。
征文作品體裁不限,題目自擬。字數不少于500字,不超過10000字。可附上保存的與保險有關的資料及物品照片。要求文筆流暢,真情實感,嚴禁抄襲,若發現雷同,一經確認取消參賽資格。參賽者將征文以附件形式發送至郵箱690520196@qq.com,郵件主題注明“我與保險的故事”征文投稿,作品文件命名格式為“姓名+作品名稱”(如:小明 +XXXX),作品格式為“.doc”或“.docx”。作品結尾注明姓名、聯系方式及身份證號(領取獎金需核實身份)。身份信息不全,視為自動放棄參賽資格。
由湖北省保險行業協會、行業學者、新聞采編人員組成專家評審小組,對征集的作品進行評審初選。挑選100篇優秀作品進入公示與投票,9月下旬在新聞官方微信平臺開通投票專欄,根據投票數量,最終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評審結果將在湖北省保險行業協會官方網站和新聞上公示,并頒發獲獎證書與獎勵。所有入圍作品將在新聞上刊登,并對優秀作品予以結輯成冊。
獎項設置:一等獎10名,獎金1000元(含稅);二等獎30名,獎金500元(含稅);三等獎60名,獎金200元(含稅);優秀獎若干名,贈送精美禮品。本次活動不收取參賽者任何費用,提交參賽作品中的肖像權、名譽權等知識產權問題均由作者自行解決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主辦方在之后的相關非營利性活動中,有權無償使用參賽作品,不再支付稿酬。已在各類媒體上發表或者參加過各類比賽并獲獎的作品,謝絕參加本次比賽。主辦方有權對征文進行修改與傳播。凡提交參賽作品的作者,均視為同意并遵守以上約定。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咨詢電話:027-885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