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陳熹、通訊員嚴賢語)9月8日,“從昌河到長江——謝躍陳君余芳三個展”在湯湖美術館開展,三位藝術家的60多件作品,用陶瓷特有的語言,展示了湖北當代陶藝基本面貌,也呈現了以長江為主線的藝術生態。
據介紹,謝躍、陳君、余芳均任教于湖北美術學院。謝躍嘗試將觀念注入到陶瓷語言中,《反正集》《飛鳥集》等系列作品用多元的手法,實現了藝術、生活和材料有機融合。陳君運用硬朗的線條和渾厚的質地,賦予了工業符號抽象的視覺效果,《工業·人》《三字經》等系列作品在映射時代發展的同時,也暗含著藝術家在工業化進程中對人的精神狀態和生存環境的雙重思考。余芳用富有張力的色彩和簡潔的造型,構建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空間,充滿暗喻,《序》系列作品體現出藝術家對“器”的反叛、“范式”的突破和對生命的思考。
中國雕塑學會秘書長、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孫振華說,當下,繪畫、雕塑在制作上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陶藝作為最古老且面向未來的藝術形式,體現出自身的獨特性不可替代性,這三位藝術家的展覽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他們三個人的作品從不同的方面,體現了當代陶藝創作中的問題意識,在學術上回應了當代陶藝所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
該展覽由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湯湖美術館共同主辦,將持續至10月13日,免費向市民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