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不僅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和鄉土記憶,也是珍貴的物種資源與生態奇觀。為進一步推進濟南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講好濟南古樹故事,9月5日下午,濟南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座談會在平陰縣召開。
此次會議旨在總結過去一年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的成效,交流經驗,剖析問題,進一步推動濟南市古樹名木保護和古樹文化傳承邁向新臺階。來自省自然資源廳、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市園林和林業科學研究院、市公園發展服務中心及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萊蕪區、鋼城區、平陰縣、南部山區等7個區縣古樹名木主管部門的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商古樹名木保護大計。
會議伊始,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林業生態建設處首先通報了近年來全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經驗做法,簡要闡述了持續推進古樹資源保護與古樹文化“七個一”工程的目標任務。
會上,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副處長沈天翔充分肯定了濟南市在古樹名木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并介紹了當前全國和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他表示,古樹名木是自然與歷史的見證者,對延續歷史文脈具有重要意義,鼓勵區縣同事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加大保護力度,切實做好古樹資源的守護者,古樹文化的傳播者。
在交流環節,市公園發展中心和各區縣代表圍繞古樹名木保護具體措施、弘揚古樹文化典型經驗做法,面臨的挑戰與問題短板進行了深入交流。大家暢所欲言,氣氛熱烈而融洽,不僅展示了各自的工作成果,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最后,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憲東作總結講話。他充分肯定了座談會取得的成果,并強調,古樹名木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他要求各區縣、各局屬單位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將古樹資源動態監管、巡查巡護、搶救復壯等各項保護管理措施落到實處,要深入挖掘古樹歷史文脈,攜手推進古樹文化“7個1”工程。
“零距離”探訪
傾聽古樹名木之聲
當日下午,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原二級巡視員施海,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叢日晨,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副教授王東等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學者,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副處長沈天翔,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主任解孝滿,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副局長周憲東,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林業生態建設處、市園林和林業科學研究院、市公園發展服務中心以及歷城區、長清區等6個區縣古樹名木主管部門有關負責同志來到平陰縣洪范池鎮進行實地調研,詳細了解當地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考察團一行先后調研了洪范龍池古圓柏、于林白皮松古樹群。洪范池龍王廟前的兩株圓柏,一曲一直,特征鮮明,皆為數百年樹齡的一級古樹;于林是明代文學家,萬歷皇帝老師于慎行的墓地所在,現存中國東部省份為數不多的白皮松古樹群。
大家實地考察和了解古樹的生長狀況、形態特征、周邊環境,深刻感悟古鎮、古村、古樹所承載的歷史滄桑與人文價值,現場探討交流于林白皮松等瀕危古樹健康體檢、搶救復壯工作的實施路徑。
專家“面對面”
共商瀕危古樹搶救復壯方案
實地考察結束后,市園林和林業科學研究院在平陰縣洪范池鎮政府駐地組織召開《于林古樹群復壯及景觀文化提升項目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論證會。
會議推舉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叢日晨,擔任評審組組長。
評審組專家針對《方案》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文化適宜性等方面“診斷把脈”,一致認為《方案》措施科學合理,為于林古樹群養護復壯與古樹園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專家們也就進一步優化方案、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專業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