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這個夏天,博物館游、研學游非常火爆,隨之也帶火了花樣繁多的文創產品。文物包含的深厚底蘊是怎么融入到時尚的文創產品里的呢?讓我們要走近一些在時光中穿梭的年輕人,看這些“文創魔法師”是如何讓沉淀千年的傳統文化變成新的消費時尚。
早上九點一開館,河南博物院就迎來了大波的客流。進門之后,不少人第一件事兒不是看文物,而是直奔這個特殊的展館——文創館。
眼前200多平米的空間里,滿滿當當的擺著各種類型的文創。不僅有常見的文具、杯子,還有河南博物院獨創的文物修復大師、考古盲盒等。文創師吳俊華在人群中來回穿梭,耐心回答游客們的問題,忙得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吳俊華告訴記者,這個夏天,博物館游異常火爆,1.0版的文具、書簽等基礎文創已經不能滿足個性化需求。各個博物館也是推陳出新,“出圈”作品不斷,這也激發了團隊新的創作激情。
年輕團隊與古老文物靈感碰撞打造新文創
要適應新的需求就得了解消費者的心理,河南博物院這批新招來的文創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5歲。他們鉚著一股勁兒,就想設計出一些藝術性強、又實用的新國潮IP,在互動中傳播中國故事。
河南博物院文創團隊工作人員吳俊華介紹,當時出土的是一對生生世世永不分離(玉佩)。設計人員了解到這樣的美好寓意之后,就選擇了以棒棒糖的形式來呈現。
每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自家文創最大的特色,怎么才能挖掘出千年神韻,創作出獨具特色的手辦呢?這個夏天,這群年輕人挑戰的是青銅器婦好鸮尊。
婦好鸮尊以鳥為造型,饕餮紋、盤蛇紋等紋飾相互纏繞又相互獨立,要復原出全部紋飾,挑戰極大,設計人員采用了3D打印的方式一點點調試。
不僅要無限還原文物的原始紋飾,大家還嘗試把這款婦好鸮尊擺件做成可以拆分的一對,不僅貼合了左右護衛的戰神含義,合體后還能成為精美的擺件。
設計中要融入深厚的文化底蘊,制作文創同樣需要有歲月的沉淀才能體現質感。這個夏天,這幫年輕人沒少泡在工廠里。
在這些年輕人的努力下,如今,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達到了2000多種。這個夏天,日均銷售達到20多萬元,不少還遠銷到了國外,把中國故事傳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