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選院士(1937—2006)是我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技術發明人。他的一生與自主創新、科教興國的時代變遷緊緊相連,我們閱讀的報紙、書刊以及每一個經過電腦處理的中文字符背后,都離不開他的貢獻。
20世紀中期前后,信息化浪潮在全球蔓延,計算機等先進技術被應用到出版印刷業。然而,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印刷出版業仍沿用“以火熔鉛、以鉛鑄字”的鉛字排版和印刷。1974年8月,為了改變我國落后的鉛排印刷面貌,解決漢字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問題,讓中華文明跟上信息時代的腳步,我國設立“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包括漢字精密照排系統、漢字情報檢索系統、漢字遠傳通信系統三個子項目,簡稱“748工程”。
1975年,北京大學青年教師王選偶遇“漢字精密照排系統”項目,被其巨大價值和強烈難度吸引,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和組織協調下,王選帶領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世界領先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攻克了漢字在計算機中的存儲、處理和輸出等難題,掀起了中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技術革命,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典范。
2024年是“748工程”設立50周年。為紀念王選院士,傳承科學家精神,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與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共同舉辦《告別鉛與火——王選生平事跡展》。展覽以王選投身“748工程”的創新實踐為主線,通過“投身科學”“印刷革命”“頂天立地”“甘為人梯”“大家風范”六個部分50余件展品、120余幅史料圖片,生動呈現了王選為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不懈奮斗的一生,展現了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后中國印刷技術第二次革命的光輝歷程,讓觀眾走進王選的世界,領略其高尚的精神風范和獨特的創新實踐,感受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科學家精神的深刻內涵,從中受到教育、激勵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