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首席記者 戎鈺
通訊員 胡高普
天山腳下,荊楚非遺驚艷亮相;大美新疆,知音湖北帶來最美遇見。
8月22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迎來年度非遺盛宴。2024“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非遺展示活動在此開幕,來自全國的數百個非遺代表性項目集體亮相,其中,湖北展區熱度驚人,客似云來。
從神乎其技的蘄春艾灸療法,到美不勝收的大冶刺繡,從題材大膽創新的潛江面塑,到由“網紅”傳承人坐鎮的來鳳藤茶,荊楚非遺的“活”與“火”,成為湖北推進“文化潤疆”工程中的奪目亮色。
以傳承為底色,以創新為驅動
非遺援疆真“荊”彩
荊楚非遺的風,8月再臨新疆。
據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方面介紹,此次湖北非遺參加對口援疆展,是湖北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的重要內容。
展覽中,湖北展區以“知音湖北 遇見非遺”為主題,參展項目包括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孝感雕花剪紙、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天門糖塑、蘄春艾灸療法,以及大冶刺繡、潛江面塑、來鳳藤茶制作技藝、襄陽香包制作技藝等具有濃郁荊楚特色的省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把非遺技藝帶到新疆,更要把創新思維帶到新疆。
大冶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彭濤告訴新聞記者,這是他第3次參加湖北非遺援疆項目,活動現場人氣之高讓他既驚又喜。他驚訝于新疆當地居民對湖北非遺的一見傾心,也欣喜于能為更多新疆觀眾展示湖北非遺的創新成果。
“湖北展區的人氣真的太高了,感覺是全場最熱鬧的展區,現場觀眾對我們帶來的非遺產品也非常有熱情,湖北非遺在天山腳下遇到了知音。”彭濤總結,他此次參展最大的感受是,相較于傳承,當地觀眾更贊賞非遺項目的創新,“這也說明,不管是理念、技術還是產品,只有持續創新,非遺才會更有生命力。”
彭濤提到,新疆當地少數民族的刺繡技藝全國聞名,而從他與當地居民的交流來看,當地很多“繡娘”也正闊步行進在創新路上,“堅守他們自己的民族底色,再融入荊楚非遺特色,創作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刺繡作品。”
彭濤感受到的這種變化,背后是湖北非遺人多年來的援疆努力。
據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湖北省群藝館副館長張曉慧介紹,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是湖北省對口援疆地區,兩地長期以來保持著密切的文化交流。過去幾年來,經由該中心組織、牽線,湖北非遺除了年年在新疆各地辦展、參展、開展業務培訓,借助非遺影響傳播荊楚文化,還在鄂博兩地多次舉辦紡織類非遺項目培訓班,將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湖北經驗帶到博州,進而影響更多新疆刺繡傳承人,為當地刺繡技藝注入新鮮活力。
深耕“文化潤疆”,多個品牌并進
非遺援疆有名堂
湖北非遺在新疆有多火,楊藝瓊能說上一天。這位無數網友口中的“藤茶姐姐”,既是來鳳藤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小有名氣的“網紅”主播。她致力于以直播方式推廣來鳳藤茶,是湖北非遺“英雄譜”中的一位“鐵娘子”。
楊藝瓊接受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她第一次到新疆參展,沒想到一來就拿了個全場銷量第一,“我這次帶來的茶還是少了,好多顧客沒買到都著急了,每天都來催我補貨。”
近年來,楊藝瓊頻頻在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參展,但這次參加對口援疆非遺展,她被“完全擠不透”的展會現場震住了,“根本沒有時間吃飯,都是湖北省非遺中心的工作人員打了盒飯給我們送過來。毫不夸張地說,湖北展區里真的是人山人海。我這才發現,湖北的茶文化在新疆這么受歡迎。”
受歡迎的何止湖北茶文化,湖北中醫藥文化同樣受到熱捧。
蘄春艾灸療法代表性傳承人韓善明沒想到,他這次到新疆參加非遺展示活動,會帶著9面錦旗回家,“我很感動,這說明當地老百姓對我們湖北有特色的非遺項目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與我們傳承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了良好互動。”
讓韓善明印象最深刻的是,此次展會每天上午9點開展,但很多當地居民不到7點就在門口排隊,“有一位80多歲的老人,坐著輪椅提前2個小時就來等著了,他知道湖北是李時珍的故鄉,所以想體驗來自李時珍故鄉的艾灸療法。”
韓善明告訴記者,下個月他還會再參加援疆活動,加入“春雨工程”荊楚中醫藥邊疆行義診隊伍,與多位湖北醫藥類非遺傳承人共赴新疆,展示湖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多年深耕援疆,打造非遺影響。
從連年參加對口援疆非遺展,到推進涵蓋多領域的“春雨工程”,從組織舉辦非遺技藝培訓班,到幫助當地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新疆百姓對湖北非遺的親近與認可,得益于近年來湖北非遺援疆項目“遍地開花”,非遺援疆品牌持續閃亮。
在對口援疆實踐中,湖北充分發揮荊楚非遺的豐富資源與獨特影響力,在項目對接、人才培養、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等方面持續發力,繪就了湖北推進“文化潤疆”工程中獨屬于非遺事業的風景線。
(圖片由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