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博物館,這里的館藏集嶺南文物之大成,是集歷史、藝術、自然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暑假期間,除日常展陳之外,這里每周五還會舉辦“粵博之夜”博物館特色夜場活動,通過多種主題形式推廣文化交流。
打卡鎮館之寶 "南海一號里"宋金項飾"
鎮館之寶“宋金項飾”是“南海一號”船上第一件被打撈出水的金器。“南海一號”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的木質古沉船,1987年被發現,2007年才完全打撈出水。
這件金器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也向世人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它長172厘米,重達566克,由四股八條純金線編制而成,人字形的紋路就像擰著的麻花一樣,一端是葡萄紋飾的長條帶鉤,并裝飾有瓔珞紋;而另一端則有四個小圓環,方便調節松緊,整體呈現出濃厚的阿拉伯風情。
大量"南海一號"發掘文物 再現南宋盛景
展廳內還同時陳列著“南海一號”發掘出的金器、鐵器以及數量眾多的外銷瓷器等暢銷品,它們是南海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物證,從中可以窺見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繁榮的勝景。
展廳還做了獨特的設計,打造出宋代商船的巨大模型,還原船艙內部貨品擺放的場景,利用特別設計的光影效果讓觀眾穿越古今,更直觀地感受沉睡海底的國家寶藏。
打卡海洋動物世界和古生物化石模型
海洋館是廣東省博物館一個非常著名的打卡點。深藍色的氛圍,仿佛置身于神秘的深海之中。其實,這是一些海洋生物的模型,非常逼真可愛,既有小巧 的魚群,也有巨大的藍鯨。用鋼絲懸空吊起,配上流光溢彩的氛圍燈,營造 出深海之中波光粼粼的奇幻效果。
從三樓的海洋動物世界俯瞰二樓,高達22米的恐龍骨骼模型,會帶給游客更大的震撼,這具恐龍骨架占據了兩層樓的空間,十分壯觀。展廳內共展出了9具大小不一的恐龍骨骼模型,還有廣東省出土的古哺乳動物、古爬行動物、古植物等化石。這些化石反映了廣東省在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的變化。
"皮影里的中國" 沉浸式體驗皮影文化
《皮影里的中國》是廣東省博物館在暑期新推出的專題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與成都博物館合辦,展示了來自全國超過300件套皮影相關的珍貴展品。在這里,觀眾可以看到《西游記》《三國演義》《白蛇傳》等經典劇目中的標志性場景和全國各地皮影的生動形象。
配套《皮影里的中國》展,在周五晚上,還推出了“致敬傳統——民俗藝術之夜”的特色活動,上演《嫦娥奔月》《哪吒鬧海》等皮影傳統劇目。讓皮影藝術“活”起來,為游客打造清涼夏夜光影交織的多道文化大餐。
像這樣的博物館夜場特色活動,在暑假期間每周五晚都有,內容涵蓋古今中外,通過交響樂、歌劇、文人雅集、沉浸式戲劇等不同藝術形式,將世界各地的璀璨文化匯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