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ares》專輯共獲得6000多次評分,遠超如今排行榜上的其他歐美藝人。 本月接受《福布斯》采訪時,吳亦凡對這張專輯和自己的重要性表現出非凡的自信。“我將是第一個向世界展示中國音樂現狀的人。因為,很明顯,盡管電影方面有李小龍和成龍,卻還沒有過什么登上世界音樂舞臺的華人。” 今年是吳亦凡的“大年”。四月,他簽約環球音樂集團。夏天,他的新單曲《Like
That》沖入公告牌前100單曲榜。秋天不僅誕生了他的首張專輯,也見證其成為新晉LV代言人。 不過,他要進軍的西方世界似乎不太買賬。英國《衛報》倒是為《Antares》寫了一篇簡短的樂評,觀點簡潔明了:“這張專輯充分顯示了這位藝術家創造力的匱乏。這或許是因為語言障礙,也可能是原創力的低下。” 這位樂評人在專輯中聽到了Travis Scott、Quavo和Drake的影子,“但是吳單薄的男孩嗓音就是無法與他的模仿對象一樣充滿魅力”。 對于歌詞的評價則是:“他的絕大部分英語歌詞都是嘻哈界的陳詞濫調,只會讓人無比尷尬。輪廓鮮明的吳顯然不是一個野蠻人,他的抱怨‘suicide when
I can’t see my shorty’聽起來很蠢。” 吳亦凡的文化輸出夢是個美好的愿望,栽在激進飯圈文化的糟粕。用錢和時間為偶像爭取資源是娛樂市場的正常操作,但吳亦凡的粉絲們壞了規矩,不遵守游戲規則,即便真被iTunes踢出榜單的懲罰也無冤可鳴。 韓流帶來的激進飯圈文化遭詬病已久,基本教條可總結如下: 結果大于規則,恩怨大于是非,集體大于個人,偶像利益高于一切。 當粉絲在偶像或明或暗的號召下控評、人肉搜索及攻擊“異見人士”、集資攀比、非法打榜,踩著別人捧自家偶像上位,其組織形態與洗腦組織如此相像。 當然這不是指吳亦凡和他的粉絲們。他們應該只是多花了點時間和錢刷榜而已,后續會怎樣發力還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