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成為通過大眾傳媒進行科學普及的典范。8月8日,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等來自科研界、教育界、傳媒學術界等多領域的2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舉行研討會,以“在科技創新被重視的當前社會,央視科普節目的創新與思考”為主題進行研討,會議由《加油!向未來》節目制片人王雪純主持。
《加油!向未來》是國內首檔大型實驗科普類節目,也成功地引領了科學綜藝節目的熱潮。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對科普工作和科普節目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科普的勞動價值絕不低于科研的勞動價值。很多創新思想開始都是以科普的形式在腦子里出現的,而做完研究后,科研成果也需要科學家做推廣工作。作為科學家,感謝央視拿出寶貴資源做科普這件事。”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表示:“對于科普來說,傳播知識不如啟迪智慧,啟迪智慧要先激發興趣,《加油!向未來》希望有更多科學家參與到節目中,一同激發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的興趣。兩年前在娛樂節目橫行的大環境下,央視綜合頻道敢于在黃金時間段推出這檔‘冷門’的科普節目是其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旗艦頻道的責任。”
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總編輯過彤認為:“國家要邁過科技創新的門檻,在全社會做好科學普及是必須要做的功課:“科技創新后面是人才的培養,而人才培養離不開講科學、愛科學的社會土壤,《加油!向未來》就是在積極地涵養這片土壤。2016年《加油!向未來》第一季誕生的時候,作為在全國主平臺黃金時段播出的第一檔大型科普節目,那時我們“非常孤獨”,放眼望去,遍地都是熱鬧的綜藝節目,我們為高冷的科普節目找到了一種創新表達方式,而到今年我們做第三季的時候,很高興看到全國有很多科學節目涌現出來,大家也開始能接受科學可以很時尚很有趣很生活。即將開播的第三季節目,我們將首次嘗試把線下的科學實驗和節目播出、傳播打通,嘗試包括小程序在內的多種融媒體產品,我們還將面向全國青少年征集空間實驗,并通過發射運載火箭搭載科普實驗衛星在太空中完成孩子們的夢想。《加油!向未來》是一個要上天的節目,我希望《加油!向未來》這樣的科普節目能夠連續做10年,讓這個節目成為我們這個時代能夠影響千千萬萬青少年的新《十萬個為什么》。”
在融媒體時代,知識更加泛化和碎片化,人們獲取信息的成本降得很低,這更要求內容生產加強品質、做精品,同時能在爆炸的信息堆中巧妙地找到與大眾產生共鳴的點。在《加油!向未來》第三季節目中,全程記錄雞胚蛋殼外孵化的過程,揭秘“蛋殼里面的世界”,制造有意義有意思的“科學大事件”,從而引起關注,激發了大眾對生命科學的好奇,迅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產生討論。
《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更聚焦青少年觀眾,通過進一步創新讓科學更貼近生活、更加可感,節目也會深度挖掘大科學家及幕后英雄的人物故事,讓“科學家”成為更多孩子尊崇向往的職業。《加油!向未來》第三季將于8月12日起每周日晚黃金檔在央視一套推出。
責編: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