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萬家燈火》海報
記者耿愿
以武漢多個明星小區為原型的都市輕喜劇《新萬家燈火》,5日晚在湖北、安徽衛視上演大結局。該劇圍繞退伍軍人羅子哥和剛大學畢業的馮小夏以及社區小保安朱一鳴等人的事業和生活展開,一經播出,歡樂接地氣又不失現實意義的劇情便備受好評。而劇中對武漢市民生活的鮮活演繹,以及武漢城市面貌的展現,更讓武漢觀眾親切無比,“這不就是我家小區嘛”。
人物風情與故事 都讓武漢觀眾倍感親切
《新萬家燈火》的故事發生在千鶴亭社區。這是一個虛構的小區,卻是以武漢百步亭等多個明星社區的故事為原型。劇中,作為江城最大的社區,千鶴亭是五方雜處,景象萬千,這里每天上演著年輕人創業的朝陽故事,老年人詼諧幽默的夕陽故事,大齡青年、留守兒童、弱勢群體、刑釋人員等諸多現實問題都在此上演。在5日晚播出的大結局中,這些可愛的街坊們在經歷一系列歡笑與淚水的生活考驗后,收獲了滿滿的幸福與希望。
不少眼尖的觀眾發現,劇中不少鏡頭就取景于百步亭和華僑城等頗具特色的江城社區,東湖、漢街、長江大橋、鸚鵡洲大橋、龜山電視塔等武漢觀眾最為熟悉的美景與地標建筑,還有武漢本土文化名片漢繡、漢劇等也都一一入畫。比如愛挑刺的“達叔”吳孟達與“毒舌老太”潘虹的戶外婚禮,就在風景宜人的東湖岸邊;男女主人公羅子哥(李泰飾)和馮小夏(劉雅瑟飾)的熱情率真、敢愛敢恨,就是典型武漢伢性格。這都讓武漢觀眾倍感親切。
除了畫面與人物帶來的親切感,劇中社區上演的喜怒哀樂,也正是發生在武漢乃至全國觀眾身邊的故事。從90后大學生從外企辭職競選居委會副主任,到“廣場舞”引發的社區矛盾,還有解決刑釋人員安置、殘疾人士就業等等現實問題,都引發了諸多熱議話題。而劇中層出不窮的新式解決方案,也被觀眾贊為“社區生活秘笈”:比如對于“廣場舞”問題,羅子哥出招改裝音響喇叭,馮小夏建議使用無線耳機,陳大雪(張雅蓓飾)則從中協調將小區活動中心劇場免費開放,皆大歡喜令人嘆服。
90后女生甘當“居委會大媽”
導演:武漢故事為原型 展現當代社區風貌
提到社區,很多人會和“居委會大媽”畫上等號,但《新萬家燈火》卻聚焦一群90后社區工作者的情感生活,自我蛻變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5日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導演李妮介紹,劇中的故事,都是根據發生在武漢多個明星社區的真人真事改寫,而基層崗位上的90后,令她印象最為深刻。“在設置90后做這個居委會副主任這一點上,我覺得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女主人公的人物設置也是以此而來。在許多人印象里,居委會與社區干部都是大爺大媽的專屬,但其實這一現狀早已悄然轉變。現代社區工作不同以往,涵蓋了很多專業的內容和支持,需要具備很多知識和儲備才能擔當起這個職位。”李妮也希望通過該劇,改變觀眾對90后的固有印象。
劇中,羅子哥和馮小夏身上閃現著率真熱情、誠信向善的人生態度,被觀眾評價為典型的武漢伢性格。李妮介紹,在男女主角的塑造上,正是糅合了武漢本土的城市氣質與性格,但也不拘泥于此,力求具有更寬泛的代表性和更真切的可信度。“千鶴亭社區里的主要成員都是當代都市的代表人物,呈現中國特色的宜居環境與和諧發展典范。”
除了年輕人給社區生活帶來的青春朝氣,在整個美術設計上,李妮也表示采用了比較夸張的色調,比如保安宿舍、馮小夏家、居委會、包括外景小區內的椅子、布告欄都是經過美術重新設計,在色彩風格上偏向于動畫片風格,“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大家在觀劇時第一能有一個色彩亮麗的觀劇心情,第二是寓意社區生活豐富多彩,而非枯燥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