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神秘不再神 高冷不再冷 熒屏科技類節目密集播出漸成熱點
節目《少年愛迪生》
節目《我是未來》
節目《極客智造》
節目《機智過人》
央視的《我愛發明》《機智過人》、東方衛視的《少年愛迪生》、湖南衛視的《我是未來》、浙江衛視的《鐵甲雄心》、深圳衛視的《極客智造》、山東衛視的《奇跡時刻》……近來,一向被人們視為神秘、高冷的科技類節目密集登臺,與文化類節目一樣,漸漸成了熒屏熱點。
吸引全球精英
熒屏科技類節目的興起,主要得益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去娛樂化”的政策導向。
上海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熒屏科技類節目自然不該缺位。繼去年的科普節目《未來說》匯集八大名校學生聚焦科學之后,今年的《少年愛迪生》更是吸引了3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位懷著科學夢想的少年踴躍報名,其中不乏發明小達人。美國華裔少年饒帥利用美國國立癌癥數據庫加上計算機技術開發出“預測”肺癌患者診療手段和生存率的“智能醫生”;澳大利亞10歲華裔少年尤馬作為全球最小的手機APP開發者,已開發制作了6款APP;山西少年王文鶴去年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獲得金獎,這次帶來了他設計的人體外骨骼系統……
央視正在播出的《極客出發2》吸引了來自全球24所頂級名校的挑戰者,其中不乏哈佛、麻省理工、清華、復旦、耶魯、斯坦福等校的高才生。他們把無人車、人臉識別、隱身衣、腦控等真實產品、科創項目介紹給觀眾,讓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觀眾大開眼界
《未來架構師》《我是未來》《機智過人》《加油!向未來》《極客智造》《奇幻科學城》《機器人爭霸》等節目紛至沓來,科技+演講、科技+懸念、科技+實驗、科技+造星、科技+教育……“科技+”正在成為電視節目不斷創新的富礦,僅央視科教頻道今年就將推出《解碼科技史》《創新一線》《飛向火星》《智能中國》《科學總動員》5檔科技類創新節目。
央視近日開播的6集紀錄片《創新中國》是世界上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擬人聲完成配音的電視節目,該節目用高科技“復活”了4年前病逝的配音名家李易的聲音,讓他“繼續”解說紀錄片?!段沂俏磥怼穭t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已滅絕的猛犸象走上了舞臺。能歌善舞的機器人、能聽懂人類語言的各種電器、能幫助人類“再次行走”的腦機接口設備……通過熒屏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讓觀眾大開眼界。
介紹最新成果
湖南衛視的《我是未來》推出了最酷炫的科技成果,深圳衛視的《極客智造》展示了不同時代的科學進展。剛在央視落幕的科學節目《機智過人》更為亮眼,它以“人機比拼”形式,介紹了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包括人臉識別、聲紋模擬、機械臂、無人機、步態識別等。NBA球星林書豪和通過識別系統利用傳感器控制的機械臂,誰是投籃命中率更高的“三分王”?裝了“大腦”的無人機,能否躲過世界冠軍鮑春來的大力扣殺?節目借助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隊”的人才智庫組建了“科學智囊團”,以“最強人類”來對決頂尖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觀眾看后大呼“精彩”。
熱播的科學節目還顯示出了國際范兒,不少節目請來了世界科學界的著名專家、學者,如《我是未來》請來了“無人機教父”拉菲羅·安德烈;《未來架構師》請來了《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圖靈獎目前唯一的華人獲獎者姚期智教授加盟了《機智過人》的“機智見證團”,該節目還出現在紐約時報廣場最具標志性的大屏幕上……這些科學類節目在國外社交網站上引發了強烈關注,一期節目相關視頻播放量往往破百萬。 俞亮鑫